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05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187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51.
目的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探索有效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新型教学评价模式,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在参考经典教学评价理论模式、国家政策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咨询法,遴选评价指标,构建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形成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评价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岳阳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评价中,分析新型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结果 对2019级与2020级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进行比较,2020级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明显高于2019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该教学评价模式涵盖了护理专业教学的主客观因素,已开展教学评价实践并论证其科学性,此模式适用于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评价,可作为能够复制推广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评价模式实施范例。  相似文献   
52.
张俊 《职业》2022,(1):42-45
随着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立足中职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实践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调等),需要基于教师、教材、教法,解决现有的教学"堵点"和"难点".本文以中职数控加工模块化课程项目——皮带传输机构的加工与装配为例,构建"一课多师"的教学新格局,打造"标准引领"的模块化课程,开展"学为中心"...  相似文献   
53.
在马一浮看来,在具体的学的层面,儒释道三家彼此不同,但在道不可传、反己自求、得道于身这三点上是一致的,即求道的方向上是相同的.思想可因人而异,生命则是人人所同,三教同认不可传的道即指身心性命之理而言.此理乃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之理.它超乎一切有限生命之有,是证悟所了,非言思可及,故不可传;它又不离一切有限生命而发挥作用,作为其本心而潜在于每个个体生命的身心中,故可觉悟证受.  相似文献   
54.
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必须跳出职业教育视域局限,站在“三教”协同创新的高度,通过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奠基,建构中高职教育层级关联的课程体系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固本,建立梯级贯通的中高本研升学机制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通络,创设与继续教育一体的基层技能实践中心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强基,改革国家高技能形成体制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护航。  相似文献   
55.
从战国至秦汉这一长时期的风俗观,概念上以道、法、礼、俗为四重结构,以道、礼、法来衡量风俗之良善与否,儒家最为关注风俗。西汉儒家认为当时最重要的风俗特征,一是民众逐利竞财而轻义,二是官吏多为欺谩而善书的刀笔之吏,内在的人性与外在的制度环境共同造就了当时的社会风俗。汉儒试图以礼乐更化之,礼乐的雅正也是风俗良善与否的标准。以文质论风俗,不论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即汉初所谓的周文之弊,还是出于理论本身的侧重,移风易俗的目的是返归于质。但越强调质的优先性,就越削弱历史循环结构的合理性。进而言之,法家以法作为标准,以赏罚作为手段来齐一风俗;道家反对一风俗本身,无为而治;儒家认为他们对于风俗的改善于事无补,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56.
赫连勃勃诛焚佛法一说产生于唐高宗朝。此一说法与赫连勃勃令僧拜己相矛盾。究其原因,是由于对刘义庆《宣验记》相关记载的割裂。赫连夏时期,既有僧人和世俗佛教信徒的存在,也有铸造佛像、修建佛塔的弘法行为,更有因战争而激化的的政教冲突。赫连勃勃诛焚佛法一说不符合历史原貌,它是唐初三教论衡的产物。佛教徒为了回应道教的攻击,借用夷夏之辨的方法,将赫连勃勃、拓跋焘、宇文邕等三人归入北方边鄙难化而又诛焚佛法的民族之列,以之与中原华夏文化构成对照。佛教徒的这种论辩途径因受制于唐王朝的正朔论而中途夭折。赫连诛焚佛法就是这一论证的遗存。  相似文献   
57.
沈约是南朝创作佛教作品较多的文人,其佛教作品创作时间上集中在永明年间和天监初两个时期,内容上包括通论或专论类、义章类、争论类、杂论类四类。其佛教思想主要属于大乘涅佛性学说,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主张通过渐修而达顿悟,强调慈悲戒杀。同时,其身上又体现了鲜明的儒、释、道三教调和性,儒家进取思想是其安身立命之基,释道二教则是其精神解脱之途。其中有政治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社会环境、时代风尚的影响和自身思想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58.
所谓"共识",即指两端或多方在某些见解上达成的一致认识.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利益共识"、"教化共识"、"达道共识",分别为先秦法家、先秦儒家、先秦道家所倡导,笔者根据其不同的范围与价值,将其再划分为"初级共识"、 "中级共识"和"高级共识".为实现秦国由弱变强的理想,先秦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商鞅、韩非提出了系列主张,其中,针对趋利避害的人性所提出的"以刑去刑"的重法思想和"利出一孔"的理论,为秦始皇成功统一中国,创造出双赢、多赢的"利益效应".  相似文献   
59.
陆九渊面临的时代课题是构建一个可以与佛道相抗衡的理论体系。在佛道盛行而儒学式微的背景下,陆九渊不可避免地要与禅师道士交往。陆九渊与佛道交往为其思想的形成储藏了丰富的营养,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资料。陆九渊对佛道的利用与吸收是全面性的,涉及到本体论、心性论及修养方法等方面。陆九渊站在维护三教所均有者与承续孟子道统的立场上,主张三教会通,吸收佛道的思想,以道外无事的本体论、心即理的心性观及发明本心的修养方法为纲要建立了融通儒释道三教的心学体系,成为儒家主张三教可以合一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60.
农村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教育长足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我国当前农村教育基础薄弱,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面对农村"三教"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不稳定等问题,本文尝试从"三教统筹"的思路出发,提出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