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05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187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必须跳出职业教育视域局限,站在“三教”协同创新的高度,通过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奠基,建构中高职教育层级关联的课程体系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固本,建立梯级贯通的中高本研升学机制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通络,创设与继续教育一体的基层技能实践中心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强基,改革国家高技能形成体制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护航。  相似文献   
62.
从战国至秦汉这一长时期的风俗观,概念上以道、法、礼、俗为四重结构,以道、礼、法来衡量风俗之良善与否,儒家最为关注风俗。西汉儒家认为当时最重要的风俗特征,一是民众逐利竞财而轻义,二是官吏多为欺谩而善书的刀笔之吏,内在的人性与外在的制度环境共同造就了当时的社会风俗。汉儒试图以礼乐更化之,礼乐的雅正也是风俗良善与否的标准。以文质论风俗,不论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即汉初所谓的周文之弊,还是出于理论本身的侧重,移风易俗的目的是返归于质。但越强调质的优先性,就越削弱历史循环结构的合理性。进而言之,法家以法作为标准,以赏罚作为手段来齐一风俗;道家反对一风俗本身,无为而治;儒家认为他们对于风俗的改善于事无补,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63.
农村教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教育长足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我国当前农村教育基础薄弱,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面对农村"三教"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不稳定等问题,本文尝试从"三教统筹"的思路出发,提出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4.
三教关系是冯友兰中国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冯友兰以"同情之了解"的态度,运用现代哲学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儒释道三教各自的发展历程,指出宋明道学的形成是三教融合的结果,即三教合流,从而实现了对儒释道三教关系发展历程及特征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奠定了后世学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65.
儒、道、佛"三教合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思想内涵。三家各自消化、吸收其他两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其他两家的某些要素或特征;三家经过长期的磨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三家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积存和现实的精神力量,共同融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获得了实现自身形态现代化的大好机遇,这将提升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并最终有利于我们国家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66.
中国法语境下的并存债务承担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并存债务承担制度在立法及理论研究上的缺憾,文章对该制度进行系统研究。正确理解并存债务承担制度,必须考虑到我国特定的学术与立法背景。文章分析了并存债务承担制度的内涵与外延,并通过对《合同法》第84条的解释论分析,认为并存债务承担并不包含在“部分移转”之中,我国立法并未承认并存债务承担制度,存在立法漏洞。文章突出债务承担合同的中心地位,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并存债务承担中履行障碍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67.
晚明社会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达到极盛,并延及清初。方以智于明亡后拒不仕清,逃禅遁世,研习佛禅,传法几二十年。他也接受了三教合一之说,但是,他并非简单地认同此种社会思潮,而是对三教之优缺点皆有明确认知,对各家缺陷予以批评,并提出了补偏救弊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会通儒释道三教。探讨方氏佛学思想及其会通三教之说,对研究明末清初之社会思潮颇具意义,于了解哲学史、思想史亦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8.
宋儒林希逸的理学思想一直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笔者研究林氏的《鬳斋庄子口义》以及其晚年诗文集,逐步认识到林希逸是南宋理学家中一个有特色的人物.林氏思想集中于由内在进路体认天理,并且倡导开放的文化观,其基本内涵可以界定为:即心悟理、三教归一、归于自得.这是南宋理学发展中朱、陆之外的另一种思路.厘清这条思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南宋理学的内部形态.  相似文献   
69.
很多人有这样一个老观念:医生是个越老越值钱的职业。诚然,从前的中医依靠望、闻、问、切诊病,经验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新技术掌握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超过了经验本身。赵建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毕业,刚刚年届不惑,正是医学界的少壮派中坚。虽然与老医生相比,经验并不是很丰富,但充沛的体力使他更能胜任需要体力消耗大的外科手术。更为重要的是,他凭借高学历和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依靠在德国留学时所接触到的先进技术和观念,在普通外科领域,尤其是乳腺癌手术方面做出了推动…  相似文献   
70.
佛教入华后的千年间,儒释道三教的比较、争胜、交融成为中国学术发展的主要线索之一.韩愈排佛是三教论衡思潮演进的一部分.攘斥佛教的思想,可能形成于韩愈早年读书学习时期.因过早树立排佛的标杆,影响了他对佛教的深度了解,韩愈排佛思想始终没有大幅度的提升.韩愈与傅奕的排佛有诸多相似之处,然傅奕排佛有张扬道教的倾向,韩愈则是排斥佛老、张扬儒教,二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韩愈也极少提及傅奕.韩愈排佛受中唐诞节三教论衡的刺激,对三教融合、夷夏之辨等三教论衡议题有所回应.他对三教论衡的贡献,在于颠覆佛道二教的诸多议题,反振佛教化中国的趋势.从佛教中国化的角度来看,韩愈排佛有其积极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