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72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3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36篇
理论方法论   68篇
综合类   1022篇
社会学   180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7 毫秒
991.
从陶渊明反反复复的仕隐经历,"质性自然"的本性,魏晋社会思潮的影响及其归隐后的主要作品四个方面分析了陶渊明的归隐心态。不为官场所容,是归隐的直接原因;"质性自然"的本性使他与官场格格不入;魏晋社会思潮下个体意识的觉醒对归隐起了促成作用;通过对陶渊明归隐后所作诗文的分析,认为陶渊明归隐后一直处于孤独矛盾痛苦的心理状态,他固守自己高洁人格,摆脱矛盾痛苦的办法是酒醉下的审美想象。  相似文献   
992.
993.
文本是不是一种文化翻译?"文明之地"的"我们"如何观看所谓"他们""原始之地"的"物"?作者通过阅读美国人类学家萨莉·普莱斯的文本《文明之地的原始艺术》,讨论关于原始艺术所谓"原始"问题,并讨论了西方人对于非西方艺术的文化傲慢。萨莉批评西方对于原始艺术及艺术家的误读,并旨在敞开一种"文化—政治进程"。本文亦考察了西方对待"他者"艺术的态度与方式。萨莉在此论述了三个层面的焦点问题,即原始艺术的共同价值、核心原则以及潜在的关于原始文化的文化想象。此外,本文基于对萨莉文本的反思,拓展延伸到萨莉文本之外,讨论西方对于原始艺术的日常想象,并进一步探讨关于作为"物"的"原始艺术"的"次观念"(Second-generation)的发展历程,重塑并重置它们的文化与社会含义。  相似文献   
994.
斯多葛学派以哲学治疗闻名,其哲学治疗不是在特定机构或环境中实施的特殊技巧,而是植根于日用常行的独特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斯多葛派以"消极想象"祛除焦虑、痛苦、厌烦等消极情感;以结束式思维肯定当下,珍惜自我当前所拥有的;以逻各斯的理性精神涵养合乎自然的生活态度,从而"控制人所能控制的东西",由此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深层的快乐,即幸福。斯多葛式的幸福不是名利声誉这些非本性所有的东西带来的外在的感官享受,而是"在于做人的本性所要求的事情"的德行满足。  相似文献   
995.
当代德国民族主义理论基于自身理论框架,在对近代德国民族精神形成过程的研究中,将德国十八至十九世纪的文艺作品作为其理论支撑,遮蔽了该时期文艺作品背后的美学基础。实质上,德国古典美学基于对历史意识的建构,通过对东方的审美想象,最终确证了德国民族精神形成的合法性地位及其路径。德国古典美学与民族精神形成间的理论关系,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德国古典美学与中华美学精神形成理论关联,为中华美学精神提供重要的西方美学资源,另一方面基于美学与历史思维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对中国美学与民族政治共同体间的正向关系予以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96.
运用建基于文本世界之上的亚世界相关理论来阐析济慈早年力作《恩狄弥翁》可清晰发现:诗人通过构建美轮美奂的文本世界及其中所蕴含的诸多亚世界,引领读者游牧式地迂回于诸种或整或残或真或梦的绮丽世界,并最终将本该存于意识图景层的亚世界直接植入现实话语世界,由此以与理性现实相颠倒的幻梦形式完美呈现社会“并不真实存在”的“乌托邦”,并在其中全面深刻思考工业文明及其附带问题、理性与非理性关系、想象的本质与功用等.  相似文献   
997.
郑震 《广东社会科学》2022,(3):197-208+288
尽管想象并非一个被广泛使用和讨论的社会学概念,但是在社会学思想中并不缺乏隐含的想象研究。通过对这些研究中的代表性案例的分析与反思,我们发展出一种想象概念的形式化模型。想象是一种有意或无意地制造社会表象的创造性的过程及其结果,它与社会历史现实之间有一种辩证的关系。其存在的根源是社会经验世界的不明晰和不确定的特征,它既可能包含着错觉与暴力,也可能体现了理想化的道德期望,而它自身的不确定性则意味着一种创造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8.
999.
邓彦彦 《生存》2020,(9):0043-0044
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我们一直使用的汉字和语言,还是借助书面或者口头表达的形式进行交流,传递各种信息,都是语文在我们生活中的基本应用。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锻炼都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四个部分的内容,在这里面最让学生头疼的可能就是写作了,写作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可以速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在文学环境中的浸润还有各方面文学知识的积累,总之是没有办法让学生偷懒的一项学习技能,只能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  相似文献   
1000.
1937年11月国府迁渝后,重庆出现的阶层易位、身价涨跌现象,可谓史无前例,其生成语境与书写意图皆有其特殊性。在战时国都,士、农、工、商的阶层排序被逆转,各阶层的经济地位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相对态势。大后方作家对阶层易位现象的书写,重点关注的是身份地位建构中的经济因素,身份地位与知识、权力、道德脱钩后,异化为以金钱来计算和量化的一种符号,公务员与知识分子的身价迅速跌落。身价的变迁不仅涉及生存资源和社会声望的分配,也重构了家庭内部的秩序。在战时国都的文学想象中,商人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话语装置,是作为想象重庆和国家的一条路径。身份地位的涨跌故事包含了对战时生存、阶层异动、抗战观念和国家政治的多维审视,并表达了建构无差别的抗战身份的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