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17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3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48篇
社会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悲”与“乐”是《淮南子》一书的主要论题之一.《淮南子》“悲”、“乐”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何谓悲,何谓乐,二是如何处理悲、乐之名与悲、乐之实的关系,三是悲、乐与治身、养民的关系.《淮南子》“悲”、“乐”论有一个颇值注意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悲乐观是作为世俗悲乐意识的对立面提出来的,包含着浓重的风俗批判成分.正面说理和风俗批判的结合,使《淮南子》“悲”、“乐”论既有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又有现实的针对性、文笔的鲜活性以及愤世嫉俗的情感色彩,表现出相当大的思想活力和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52.
送人赴任之作,在唐代别离诗中占有相当大比例.盛唐人的这类诗歌,往往忽略了别离之伤情.反之,晚唐却固囿于这一伤情,并将此进一步深化,深化的结果,就是诗歌中闲情的泛滥.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晚唐文人大范围接受佛道思想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3.
隐喻,作为构建和表达新概念的一种重要的思维认知方式,在人们进行思维和叙述的过程中起中心作用。情感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借助于空间方位和有形的实体或人体本身来表达抽象复杂的情感概念。本文以人类的基本情感“悲”、“喜”的隐喻表达为研究对象,时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情感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重要有机合成试剂DCC的几种合成方法进行了介绍,同时简述了它的性质及化学反应行为,并着重讨论了DCC在染料工业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如染料中间体的合成,酸性染料染色及后处理等。  相似文献   
55.
李贺的出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他似乎不循任何理路,不遵任何规范。像雨后的彩虹,凭空而来,又倏尔逝去。但是,当我们试图超越生命或深人生命时,我们又是那样真实地感受到李贺的存在,他的诗歌素来以悲凄、怪诞著称,诗作从里到外都渗透着一股浓重的悲剧意识。本文着重从审美角度来分析李贺诗歌的悲剧意识:以病为美、以悲为美、以寒为美、以怪为美。  相似文献   
56.
试论李颀诗歌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颀的诗歌风格多样,有豪放、有悲慨、有高古,也有雄浑。这同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豪迈不羁的性格,喜言玄理的性情有密切的关系。其中最重要最能体现其独特艺术个性的是高古。  相似文献   
57.
建安和南宋是两个特定的时期,国家动乱、民不聊生。这引起了当时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文人仕子的倾情关注,故他们的创作都有时代格调即悲慨的格调。并且这种格调的形成还和文化传统以及文学集团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8.
杜甫之思想以儒为主,少壮无从军之志,却因仕途不顺与生活艰难动过从军之念。他在其数十首战乱诗中表达了对不同战争的正确态度,是忧国忧民的政治抒情诗。其广义的边塞计达40余首,有《兵车行》等乐府名篇,还有送人赴边、写景纪行等有关边塞的诗歌。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认为其诗多写边塞征战所涉及的内地生活及感受,表现手法多样,以深广的悲愤忧思著称,以沉郁顿挫为特色,以悲为美,完成了盛唐边塞许向中晚唐边塞诗的过渡。  相似文献   
59.
历史上任何杰出人物,都是他所处的那个特定时代的产儿。刘禹锡作为中唐政治革新集团的中坚,时代使他成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而被长期放逐;但作为补偿,时代却又把他造就成为“气该今古”的诗豪”。吟绎其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给它打上的各种烙印,同时也不难发现闪耀于其中的诗人的思想和艺术个性的光环。 刘禹锡(772—842)生活在国运衰颓的中唐时代。这一时代的浓重阴影,笼罩着社会  相似文献   
60.
南朝宫体诗表现出了强烈的审美倾向,即“以悲为美”,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宫体诗乐于以“怨妇”,“弃妇”作为表现对象:其次,宫体诗所着力描摹的是女子的泪眼愁容,哀情怨态:再次,宫体诗所选取的前代女性形象也都是些失宠或者境遇坎坷凄凉的女子。这种审美情趣折射出了宫体诗人独特的心理,即他们抱有的赏玩、男权、宣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