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286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64篇
丛书文集   602篇
理论方法论   101篇
综合类   1188篇
社会学   101篇
统计学   20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们对流动人口的认识总体来讲是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流动人口变化趋势研究更是罕见。本文通过深入挖掘1982年以来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资料,总结得出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流动人口的普遍化、流动原因的经济化、流动时间的长期化、流入地分布的沿海集中化、年龄结构的成年化、性别构成的均衡化、女性人口流动的自主化、流动方式的家庭化和学业构成的"知识化"。  相似文献   
102.
彭连清 《西北人口》2008,29(4):77-80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劳动力由中西部地区的农业部门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非农部门,同步实现劳动力的乡城迁移和产业转移,这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必然结果,也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区际劳动力流动日益活跃,劳动力就业结构效应对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率呈加强趋势。消除限制区际劳动力流动的各种障碍,进一步增强我国区域问劳动力流动性,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应时之举。  相似文献   
103.
物权请求权制度是保障物权的享有与行使的必要手段,我国刚刚颁布并生效的《物权法》也对物权请求权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但就物权请求权的起源、性质、与债权的关系及物权请求权的内容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在理论上仍具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物权请求权从性质上讲,属于附从性权利,其内容包括: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  相似文献   
104.
在中国近现代时期,盐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式就是签订各种盐业契约,买卖契约是盐业契约的一种,盐业买卖契约在盐业生产经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盐业买卖契约的重要特点之一的“招检”制度充分体现了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维护交易安全、建立良好的盐业经营秩序等特质,这与现代物权变动的公示制度有着一脉相通的地方。本文尝试从四川近现代盐业买卖的“招捡”制度入手分析其与现代物权变动的公示制度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5.
家庭结构的维系和变动受到三种行为的影响:一是分家、分爨行为,一是生育行为(生子数量),一是迁移流动行为.无论传统时代,还是当代社会,分家、分爨是家庭结构变动的核心推动力量.分家、分爨这一行为又受到家庭制度、经济、社会和人口四类因素的制约.这些因素在社会的不同阶段对家庭的"分"、"合"作用有所不同.在中国则有三个重要不同时期:一是传统私有制时期,家长控制家庭经济,家庭成员以家庭就业为主,分家受到抑制;二是集体经济时期,土地成为集体财产,家长权力缩小,分家变得相对容易;三是集体经济解体后的当代,家庭成员的非农流动成为趋向,子代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大于亲代,分家成为子代所主导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6.
支配权略论     
汪渊智 《晋阳学刊》2015,(2):125-132
支配权是人类随着独立主体意识的觉醒,基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对自己的物、人格利益等进行有意识地支配的权利。支配权在本质上是法律为权利人划定的自由空间范围。支配权具有与请求权不同的法律特征,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支配权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支配权的行使应受到公法和私法两方面的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107.
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既有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有伴随着时代变迁而表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传统"二元"论或"三元"论既难以完整涵盖其主要内容,也不能准确反映变迁过程中的重点转移。"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新视角,则能较好解决上述问题。在不同时期,应始终坚持"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这个中心;在不同历史阶段,改革的重点则依次是"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农户土地的用益物权"和"市场主导的社会服务"。未来改革重点则是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围绕农地用途、经营主体准入、食品安全、生态补偿等完善微观规制和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08.
银措 《西藏研究》2001,(2):116-118
从历史上看 ,青海人口依据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同 ,人口再生产的变动趋向是增长相当缓慢。 50年代后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的好转 ,青海人口再生产的环境和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青海人口再生产的类型随之发生转变。到 70年代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青海人口再生产的无序状况已得到控制 ,随之人口再生产也转入良性循环。一、青海原始的人口增长类型趋同于人类社会所共有的人口再生产形态青海人口自古代至近代是原始的人口增长类型 ,这是以体力操作和手工劳动为主要动力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等人…  相似文献   
109.
论优先购买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先购买权是一种特殊的物权,具有法定性、权利行使的不确定性、同等条件认可、顺位优先性、不可转让性等特点,其目的是保护优先购买权人获得某种财产的特殊利益.我国法律规定了具体的优先购买权,还没有优先购买权一般规定,需要进一步的法律完善.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对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家庭变动状况作了初步考察,认为从有关史籍记载看,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家庭规模、家庭关系、家庭功能等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辛亥革命前后自然经济的解体及新的生产方式的初步发展是此时期家庭变动的社会经济基础;资产阶级及小资产阶级知识群体的出现与民主革命思潮的勃兴是家庭变动的思想根源;辛亥革命前后家庭变动最大的局限性乃是其严重的不平衡性。家庭变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