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47篇 |
免费 | 346篇 |
国内免费 | 11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974篇 |
劳动科学 | 139篇 |
民族学 | 249篇 |
人才学 | 246篇 |
人口学 | 119篇 |
丛书文集 | 2878篇 |
理论方法论 | 640篇 |
综合类 | 6945篇 |
社会学 | 1945篇 |
统计学 | 4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1篇 |
2023年 | 315篇 |
2022年 | 340篇 |
2021年 | 366篇 |
2020年 | 419篇 |
2019年 | 319篇 |
2018年 | 179篇 |
2017年 | 251篇 |
2016年 | 397篇 |
2015年 | 595篇 |
2014年 | 1398篇 |
2013年 | 1156篇 |
2012年 | 1219篇 |
2011年 | 1114篇 |
2010年 | 1079篇 |
2009年 | 1026篇 |
2008年 | 1269篇 |
2007年 | 977篇 |
2006年 | 682篇 |
2005年 | 633篇 |
2004年 | 433篇 |
2003年 | 355篇 |
2002年 | 281篇 |
2001年 | 246篇 |
2000年 | 175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2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民族认同、宗教认同与国家认同既彼此联系又相互分立,承认三者之间的共存共生关系,要远比强调三者的对立冲突更具现实意义。作者认为应基于共存共生的客观事实,在尊重与包容的总原则下探索三者关系协调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确保国家认同之于社会个体成员诸多集体认同形式中居于最高层次,进行社会个体成员的国家公民身份建构,通过权利保障及利益分配来维系少数群体对国家的忠诚,加强不同民族及信教群体间的交流与沟通,等等。 相似文献
152.
戴轶尘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8,(4)
欧盟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布鲁塞尔化"的独特一体化模式在"高级政治"领域建构了欧盟的集体身份.本文考察了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框架下,欧盟集体身份的政治建构进程,在此基础上运用建构主义学派的角色理论分析和比较了欧盟国家中以法国、英国、德国和波兰为代表的大国与小国之间、老成员与新成员之间的角色认知偏好以及由此产生的政策选择差异,指出欧盟各国在参与共同外交与安全合作中形成的时而相互合作、时而相互制衡的复杂互动是导致欧盟集体身份政治建构"布鲁塞尔化"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53.
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以功利目的、理性权衡、自由合意、主体平等、信守承诺为基本特征的契约,只是一种基于个人交易的辅助伦理或身份伦理。自资本主义广泛兴起之后,契约被引入政治领域,并建构起一整套的理念,以服务于早期现代国家的发展。20世纪以降,古典社会契约论跌入低谷。罗尔斯等人提出新契约论回应挑战,"新契约"有望成为社会正义与合作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4.
建构中国的公民身份理论:作为一种内化伦理的积极公民身份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公民身份的特殊产生途径与现状需要我们提出与之相适应的中国公民身份理论。公民身份由制度、意识与行为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公民身份意识的培育,需要国家通过公民教育的途径,把公民身份的价值意义、个体与国家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个体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以及公民个体之间的关系,内化为一种个体伦理与集体伦理。在这种内化伦理的基础上,通过公民在政治话语与社会核心价值构筑过程中的参与行为,通过把权利转化为行使权利,以及通过公民对社会共识与社会合作的推动,建设一种自由的、参与的、服从的和被包纳进来的积极公民身份,并通过这种公民身份的建设来实现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155.
1840-1949年,是中国政治动荡、社会极不和谐的历史时期,期间爆发了一系列革命和战争.究其因,除了西学东渐、社会转型带来的文化冲击、制度冲突、社会矛盾激化以外,还由于货币制度没能"配伍得当".紊乱的货币体系成为近代中国动荡之源.并严重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1934年废两改元以前,近代中国两、元并行,银、铜并用的货币体系,提高了交易成本,减缓了商品流转速度,阻碍了经济发展;也给社会民生造成种种不利影响;银价、铜价、物价大幅度变动,更使老百姓深受双重通货膨胀之害. 相似文献
156.
事实身份关系的客观存在,是人权存在形态中人应有的权利,因其不损害第三人利益,不与法律相违背,是自由权、平等权在缔结身份关系中的表现,将其上升为法定权利,是人权在婚姻家庭法中应有的内涵.能达到自然人缔结身份关系的真正自由,减少或消除消极自由带来的负面因素,反对特权与歧视,实现主体法律形式上的平等.异性同居事实身份关系应有条件地赋予婚姻法律身份.同性同居事实身份关系赋予其法律身份,应当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且目前称为民事关系伴侣为宜. 相似文献
157.
新生同义词是新时期新词语中的一个重要词义类聚,与既有同义词相比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色彩差异形成的同义关系中外围色彩得以突显并因此表现出较强的色彩叠加性;等义词相对数量较多;同义词的构词成分及结构方式拥有更多的一致性。该类特点的形成与社会、语言及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以及新词语的大背景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8.
西方“他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代中国知识分子自身的身份探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一方面从知识生产-话语竞争的自由空间汲取了诸如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学术独立和批判精神等现代知识分子言说和身体建构的资源,但另一个方面则直接继承了传统"士"的教化者身份资源,借道德思想文化的正当性召唤来寻求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根本解决".这样,他们把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和批判精神等理解为一种道德精神,而不是把它们理解为现代知识生产一话语竞争的自由空间的社会制度安排,他们对"根本解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启蒙"设定,也就主要不是勇敢使用理性的知识论启蒙,而是教化式的道德启蒙,将"致良知"凌驾于理性知识之上.危及中国现代"启蒙"的并非"救亡",而是其内在的"教化"理路.20世纪中国文化言说者的身份与西方文化言说者的身份之问的差异,实际上是"牧师话语"与"立法者话语"之间的差异,他们之间的话语竞争主要是"牧师话语"与"立法者话语"之间的竞争.这就造成了中国文化的自身言说长久地笼罩于西方"话语霸权"的辖制之中. 相似文献
159.
沉井冲水掏土纠偏技术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晓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6)
软粘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 ,其中对已有倾斜建筑物地基处理的技术难度较大 .本文介绍了在工程实际应用的一种新方法 :沉井冲水掏土纠偏法 相似文献
160.
进一步研究文 [1 ]中对框式线性规划提出的原始—对偶不可行内点算法 ,并证明了如果算法迭代按终止准则的后半部分停止 ,原始—对偶规划具有某种不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