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7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07篇
人才学   62篇
丛书文集   1346篇
理论方法论   196篇
综合类   3631篇
社会学   191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442篇
  2008年   531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信息传播技术革命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公众时空观的变化,这构成了学术界和业界一直关注的新传媒生态的根本话题。以电视新闻节目为研究的具体对象,从新媒介语境下时空观的变化入手,并以电视新闻报道节目的实践为参考,从理论而后实践的维度系统地考察了新传媒语境下时空观对电视新闻节目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海登·怀特的转义范式论试图扭转由语言外部寻求意义之源的传统思路,其新思路大致可作如下描述:暂且悬置文本意义的“出处”,反观文本意义自身,直接追溯文本意义的当下呈现。这就确立了以文本的多维展现作为意义溯源的可能性路径,也构成了其转义范式论的真实价值。怀特在其理论建构中主要分两步完成这一可能性路径的实现:第一步是取消传统历史主义的“事实” 基础,确立以文本作为意义溯源的合理性路径;第二步是进一步把意义的生成推进到原初的层面,从文本的展现机制中寻求意义的最初发生,这是更为本源性的一步。由是,转义在怀特那里既是一种被预设的思维状态,也是一种意义生成的机制。那么,作为预设状态的转义是如何引领文本意义的生成的?作为被预设的思维形式究竟在哪里发生了这一预构行动?本文试图通过对怀特的转义范式论做出进一步的反思,追问并回答“文本意义的原初生成何以可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3.
84.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以解决社会中遇到的语言实际问题为目标的适用性语言学理论,能够有层次、有系统和全面地描写和解释运用中的低调陈述。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元功能和语言层次性框架为参照,分析低调陈述修辞语言使用者作出的选择,可以考察低调陈述修辞话语的动态特性,论证低调陈述不仅反映人类经验,还映射权力与控制等社会关系。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纯理功能框架和文化语境框架为参照,可以考察低调陈述修辞语言表达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以及与使用环境如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等,论证低调陈述可以反映和建构客观和内心世界,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还可以反映人类在怎样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使用低调陈述来识解经验、表达并创造意义。  相似文献   
85.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英汉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相同的颜色词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红"、"白"两种颜色出发,从语意和语境两方面对"红"、"白"词群在文学文本特殊语境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指出唯有在准确理解英汉语言本身及其语言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和使用颜色词。  相似文献   
86.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双重的明示—推理交际过程,是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个交际主体的动态的三元关系。这里试从关联理论角度探讨其对语用翻译的启示以及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尝试通过对老舍戏剧《茶馆》英译本的分析,证明关联理论在解决翻译实践中因文化等因素产生的问题时所起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7.
张秀华 《阅江学刊》2023,(3):5-15+172
既有对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理解大多强调二者的区别,并执着于某个领域性或行业性的特殊考察,尚未在工匠学理路上关注它们之间的共通性和互动互释的内在关联。为此,有必要在总体性辩证法下将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融合问题课题化,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语境分析,不仅在理论一般意义上逻辑地阐明何谓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以及二者的融合,而且历史性地说明新时代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实践融合的必然性、紧迫性及其所具有的塑造物与塑造人、成物与成己的双重功能。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是提升劳动者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的关键,共同构成职人伦理的灵魂和最高境界,只有将二者内在地统一于主体的劳作和生产实践过程中,合内外之道地求真向善臻美,才能既实现组织的创新发展,又促进个体从“知之者”到“乐之者”再到“是之者”的劳动辩证法的历史展开,让实践主体在“去存在”的道路上成为“技艺型新匠人”,在总体上开显出生命力量与劳动意义。  相似文献   
88.
虎座立鸟架鼓是楚国工匠依据当时的工艺技巧、审美意识而创作的一种击打乐器,是礼乐制度从规范化到世俗化演化过程中的产物。以虎座立鸟架鼓为观照对象,可窥探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的规范化、多元化、世俗化的演变历程。虎座立鸟架鼓从庄重到新奇的器型演变,从“夏黑殷白”到“尚朱尚赤”的色彩演变,从“娱神”到“娱人”的功能演变,证明了先秦时期礼乐制度的世俗化转向。东周时期音乐文化由“朝”向“野”、由“神”向“人”演变的进程,促进了不同阶层乐享方式的交融,也促进了乐器类型的多元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