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7篇
  免费   447篇
  国内免费   111篇
管理学   1730篇
劳动科学   54篇
民族学   65篇
人才学   117篇
人口学   251篇
丛书文集   1762篇
理论方法论   306篇
综合类   4706篇
社会学   349篇
统计学   1175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273篇
  2023年   543篇
  2022年   516篇
  2021年   525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409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89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381篇
  2014年   578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630篇
  2011年   594篇
  2010年   578篇
  2009年   587篇
  2008年   604篇
  2007年   442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映梅  杨延飞 《统计研究》2019,36(5):100-119
本文基于超总体模型研究抽样调查中设计效应的计算问题。首先以随机效应模型为基础,明确了简单随机、二阶段、不等概率和分层抽样对应的超总体模型,进而通过所给模型推导出分层、类集、加权单因素设计效应的计算公式和多因素组合的设计效应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对应估计量,公式表明:多因素同时存在的组合设计效应等于对应单因素设计效应的乘积。最后,对设计效应的理论值、估计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蒙特卡洛仿真,并利用相对偏倚、相对均方误进行了评价。本文的研究,对复杂抽样设计中正确计算、使用设计效应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在东 《领导科学》2020,(8):99-101
"林格曼效应"在现代管理过程中已经拥有多种表现形式和变异形态,比如下属对决策随声附和、"布朗运动式会议"不断、责任真空现象广泛存在。"林格曼效应"会助长组织中的弄虚作假风气,使得团队中的骨干分子受到打击,导致单位的整体能力被瓦解。领导者要防治这一效应,应做到明察秋毫找准症结,火眼金睛辨才识人,查漏补缺健全标准,提高要求杜绝平庸,优化团队及时止损。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项专门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政府无条件转移支付项目。基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模型,利用2012年和2014年的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面板倾向得分—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低保对贫困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并从家庭教育物质投入和时间投入两个角度检验了其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深度贫困还是轻度贫困儿童,农村低保均能够显著提高其认知能力,尤其是对深度贫困儿童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相对于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儿童,农村低保对父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贫困儿童认知能力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同时,相较于东、中部地区,农村低保对西部地区贫困儿童认知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路径分析显示,农村低保主要通过影响家庭教育物质投入,间接提升农村贫困儿童的认知能力,但并未改变贫困家庭父母的时间配置偏好。因此,政府应该适当提高农村低保的补助标准和瞄准效率,并从儿童的教育、健康等方面设置合理的受益条件,使得农村贫困家庭优先将一定比例的补助金用于儿童人力资本投资,从而充分发挥出农村低保的教育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经济结构转型和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现实背景,深入研究人口红利变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的耦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3~2019年中国19个行业门类面板数据,以2010年为时间节点,分段探究人口红利、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探究人口红利、技术进步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1)2010年以前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2010年以后人口红利总体消失;(2)当纳入产业结构因素,2010年以后人力资本红利仍然存在,但人力资本红利对不同资本装备率行业存在异质性影响;劳动力数量红利只在高资本装备率行业存在且显著性水平不高;(3)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在不同时段、不同产业结构下都十分显著,且资本装备率越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考察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对中国居民健康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新医改以来,财政医疗卫生总支出对中国居民的健康多维贫困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且对农村居民的减贫效应更显著。(2)分项支出的回归结果表明,公共卫生支出减贫的作用最为显著,而"补需方"的医疗保障支出的减贫效应比"补供方"的医疗机构支出更为显著。其中医疗机构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对农村居民的减贫效果更为显著;而医疗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的减贫效果更为显著。(3)年龄分组回归的结果表明,医疗卫生机构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对60岁以下居民的健康减贫效应大于60岁以上的居民;而医疗保障支出对60岁以下的居民减贫效应小于60岁以上的居民。(4)收入分组回归的结果表明,3项支出对收入超过贫困线群体的健康减贫效应大于收入低于贫困线的群体。在反贫困策略上,文章建议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医疗卫生支出机制;优化支出结构,适度提高公共卫生支出比重;对农村地区和特殊群体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健康扶贫政策。  相似文献   
6.
杜本峰  黄振霄 《人口学刊》2020,42(6):83-100
生活事件是一种重要的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应激源,压力过程模型理论提供生活事件、抑郁倾向和个体社会经济地位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模式。本文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年和2016年数据实证分析60周岁以上老年人生活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发生种类数对老年人抑郁倾向的短期累积效应,分析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生活事件与抑郁倾向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生活事件影响老年人抑郁倾向的社会后果及机制。结果表明生活事件对老年人抑郁倾向的影响具有短期累积效应,主要体现在事件种类数的累积效应,但事件的时间累积效应不明显。对三者关系的检验结果发现生活事件种类数的累积在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和抑郁倾向的关系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社会经济地位在生活事件种类数和抑郁倾向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生活事件对老年人抑郁倾向的累积影响表现在扩大了不同经济地位老年人心理健康差距的社会后果。研究认为老年人生活事件对抑郁倾向影响的累积效应是老年人心理健康不平等的一个形成路径。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在于降低弱势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的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7.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来,中国政府卫生支出快速增长。本文利用2001-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深入分析政府卫生支出规模与两项居民健康指标——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政府卫生支出规模的扩大能显著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二是政府卫生支出对于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依西部、中部、东部的顺序递减,而围产儿死亡率的降低对于医疗卫生技术的依赖较大,对该指标的影响仅在东部地区显著;三是政府卫生支出规模存在门槛值,当政府卫生支出超过221.4亿元时,政府卫生支出的边际效应递增,而当政府卫生支出低于该水平时,可以通过提高女性的教育水平以及城市化水平来有效促进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借助中国上市企业2007-2017年数据,研究地方财政分权程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分权程度越高,越能够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特别的,财政分权对那些生产效率处于较低区间的企业而言有着更为明显的驱动效果。就企业属性差异来看,财政分权更能够提升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就地区属性差异来看,财政分权对中西部特别是中部地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效果。从影响机制来看,财政分权在宏观上能够提升财政科技支出强度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而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在微观上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的脱实向虚偏向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驱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最后,恰当的地方政府激励是发挥财政分权驱动作用的重要保障。在一定的经济考核压力(目标设定)上,地方政府对财政资源的使用会更加高效,以更大幅度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杉  张珺 《社科纵横》2006,21(4):68-70
季度效应从被发现以来,就一直不断地出现各种各样的实证研究,并在许多国家的实证研究中已经被证明。但在中国对于季节效应,如月份效应、月初效应、年末效应等,则几乎没有研究。中国有着传统的春节,类似于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我们是否也存在与圣诞效应(一月效应)一样的春节效应(二月效应),本文试从此对季节效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发现中国并不存在二月效应。  相似文献   
10.
已有关于工会效应的研究多为平均意义上的结果,而对流动人口的研究则关注"底线保障",那么工会是否能在流动人口劳动权益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呢?本文基于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的微观数据,利用干预效应模型对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工会可以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2)工会对流动人口维权作用更大。在工资收入方面,流动人口的工会效应为34.18%,高于平均工会效应为4.36%;在工作时间方面,流动人口的工会效应为-24.87%,低于平均工会效应1.86%。(3)流动人口加入工会存在入会门槛,流动人口成为工会会员的概率较本地(户籍)人口低10.4%。(4)我国流动人口入工会率偏低的行业集中在建筑业、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以及公共服务业,部门集中在集体部门。为此,维护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可能需要更加精准的工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