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18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主要描写士人言行的小说,大量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对人权的追求和渴望,其主要表现为:对个体生存权的自觉认知与彰显;对人格尊严权的向往和追求;对妇女权利的尊重与维护。  相似文献   
72.
评价人与被人评价 ,是人性的需求之一。这种需求见诸典籍 ,可谓源远流长。但真正在士大夫之间形成一种表述方式与风气 ,始于汉魏而盛于六朝 ,《世说新语》多有记载。尔后两宋词人继承其风气 ,在词中也品题人物 ,但在作品中形成风格特点者 ,当推南宋词人辛稼轩。文章在论述《世说新语》与宋词品题人物传统与风气的基础上 ,结合作品与人物分析稼轩词品题人物的三个特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73.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盛,这一时期的女性也受到魏晋风度的影响,《世说新语》中的女性有才识、有个性、有风度,但她们仍摆脱不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这些独特的女性形象反映了魏晋士人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74.
魏晋时期,审美风尚变幻迅速,人们从追求事功演变到追求风流自适,从重视人的品行、才能、政绩演变到注重人的仪表风神之美,从崇尚自然到关注大自然,自觉地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欣赏自然山水的神韵之美。  相似文献   
75.
唐修《晋书》既赋有史料的翔实,又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晋书》捃拾《世说新语》诸条目,乃不亏实录,有考而采,并且不自觉地遵循了塑造人物形象这一原则,对于《世说新语》的材料加以均衡、辨析和取舍,并非“忽正典而从小说”,乃是“弃小说而从正典”。作为史传文学的一分子,《晋书》择取与吸收了《世说新语》在人物外在形象、人物个性化描写及人物品藻等方面的特点,不群于以往诸史,也超越了诸旧《晋书》,正因其体制完备、史料详洽、文笔典饬、形象生动等优长,才是唐修《晋书》成书后,诸旧《晋书》逐渐消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6.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审美风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时期,审美风尚变幻迅速,人们从追求事功演变到追求风流自适,从重视人的品行、才能、政绩演变到注重人的仪表风神之美,从崇尚自然到关注大自然,自觉地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欣赏自然山水的神韵之美.  相似文献   
77.
《世说新语》不是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说新语》所记内容属于历史事实 ,其中的史料被《晋书》和研究魏晋史的今人大量采用 ,该书的内容既不属虚构 ,也没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 ,因此《世说新语》不属于小说 ,而属于史料笔记或史料笔记文学  相似文献   
78.
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不仅从知识性和历史文化风情上丰富了《世说新语》,明显地提高了《世说新语》的文献价值;而且注文本身更具有收储史籍弘富,保留人物传略丰厚,注法以求真务实为本色,校勘审慎而缜密等文献价值特点。《世说新语注》在魏晋南北朝阶段的文献学发展中应占居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9.
饮酒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和手段。《世说新语》中常见的饮酒地点和场合包括:酒馆、公宴、家宴和游宴。在酒场社交中应注重劝酒的艺术,要慎重选择酒友。酒后失态会造成社交紧张。酒在社交场合具有调和矛盾、交流情感、鉴别人品、彰显个性的社交功能。酒场中名士呈现出的酒态、酒仪和酒品,是窥探魏晋社会文化和名士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80.
学术代变,自古皆然。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而后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其间大体贯穿着义理与考据、宏观与微观、逻辑与历史互为反动的演进脉落。学术的演进,除了自身发展的原因,更有时代文化思潮的影响。文化异,则学术异,按梁启超的说法,"凡‘时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