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0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宋人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后人对宋人山水画中造景与用笔之关系却缺乏系统的阐述。本文力图从“畅神”这一美学思想入手来予以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72.
赵春晨 《学术研究》2001,(2):124-127
近年来,随着新史料的发掘和研究的深入,丘逢甲己亥港澳行这段史实开始为研究者所注意.然而,这段史事至今还有许多模糊不清的地方,研究者对其认识也不尽一致.鉴于此,本文特就这一题目再作一些探讨,以求廓清有关史实.  相似文献   
73.
王涤 《当代人口》2001,(1):62-64
2000年11月29日-30日,浙江省人口学会在临海市召开了“2000年浙江省人口学会年会暨稳定低生育水平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近40篇(附目录),其中稳定低生育水平方面内容的论文有24篇。  相似文献   
74.
走马楼吴简乡丘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认识中古代基层社会为乡里体系的观念有所不同的是,长沙走马楼吴简中出现了大量的令人费解的“乡”与“丘”的对应组合。乡丘关系的研究遂成为一大难点。统计显示,乡丘的对应不仅有一对多关系,更有多对一的关系,呈现为一种复杂的关系模式。针对这种情况,对乡丘关系的理析,学界应跳出乡丘隶属关系的旧思路,以这种复杂关系为前提,来深化吴简的研究,完善对“丘”的认识。  相似文献   
75.
抗日保台斗争失败造成的巨大伤痛,是丘逢甲内渡后力持和坚守维新立场的内在动因。从"百日维新"之前到戊戌政变之后,他对清朝腐败统治始终表示极大的不满,以全面改革作为政治追求的目标。与此同时,他依据自身实践,将兴学育才作为中国变革的一项根本性举措,并主张通过"尊教"来统一人心和保存传统文化精华。这些思想受到康梁等人的影响,又颇有特色,为维新思潮的表现形态提供了别具一格的样式。  相似文献   
76.
《但丘铭文》 是近几十年来以色列古史研究领域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为人们研究早期亚兰国家 的扩张以及大马士革与以色列的争端提供了史料。 《但丘铭文》 广受关注的最重要原因是文中的 “ bytdwd” (大卫家) 及其与古代以色列早期历史的密切关联。 围绕 “大卫家” 与圣经历史叙述可信性的关系, 以色列 古史学者中的 “极大主义者” 和 “极小主义者” 进行了针锋相对的争论。 其中, 有些论争已经超出了学术 范畴。 部分西方学者的政治立场、 个人信仰乃至利益纠葛已经影响了铁器时代巴勒斯坦地区的历史与考古领 域的定位、 功能及规范。 因此, 《但丘铭文》 也为人们展示了 “以色列古史” 背后丰富的现实面向。  相似文献   
77.
符奎 《社会科学》2023,(3):57-74
长沙及其周边地区出土的东汉时期简牍反映,里既是户籍登记单位,也是实际居住地。但随着人口的增加,需要开发更多的土地资源,不少丘、渚、州等自然地理单元逐渐形成聚落。其中,丘已经普遍化,成为组织农业生产与征收田租的基本单位。新形成的聚落仍然实行“比地为伍”的社会控制策略,如丘内设有小伍长。在社会治安方面,州内设有例游徼,交通要道置例亭长,以防止奸慝发生。东汉时期基层社会治理大致延续了秦及西汉时期的策略,乡里社会的权力体系和治理结构仍然是一元化的,但环境与社会互动导致的聚落形态多样化,使基层社会人地关系更加复杂,社会治理难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8.
刘永祥 《学术研究》2023,(6):130-134
丘逢甲和黄遵宪的密切交往和深厚友谊,在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交往史上具有典型意义。他们同为客家人,成长于国势衰微之时,具有共同的政治理想和文化观念,尤其在实现祖国统一、反抗外来侵略以及政治上与时俱进等爱国思想层面,自始至终保持一致。他们在诗歌理论和创作方面也形成相近的理念和风格,共同为中国诗歌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做出重要贡献。两人在政治理念和诗歌创作方面虽然存在细微差异,但并不妨碍整体思想和风格上的一致性,更没有影响到彼此间的友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