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91.
正麦地坪白族乡位于桑植县西北部,境内山多林密。它东与芙蓉桥白族乡相连,南与马合口白族乡接壤,北与走马坪白族乡接界,西与官地坪镇连界,境内属低山丘陵地貌,是典型的山多人少边远乡。全乡总面积50.4平方公里,耕地6950亩,其中稻田2920亩,旱地4030亩;辖8个村,53个村民小组;1453户,总人口5108人,其中白族4904人,占96%。一翻菊山垭,全身累散架。背个猪崽去赶场,回家买碗稀饭扒!——菊山垭是桑植县城到麦地坪白族乡的必经之路,它形象地说出了偏远、贫困、落后是麦地坪白族乡过去的最大特点。自成立白族乡以来,该乡在桑植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把基础设施建设当重头戏来抓,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全乡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92.
93.
浙江省现有人口4720万,陆 域面积10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 占70.4%,平原盆地占23.2%,河 流湖泊占6.4%,“七山一水二分 田”是浙江地貌的总体特征,全省 人均耕地不足0.55亩。在一些山 区,耕地仅占辖区总面积的0.5%。 1996年,浙江省掀起了以全面推行 遗体火化、整治滥建坟墓为主题的 殡葬改革热潮。全省基本实现了县 县都有火化殡仪馆的目标,火化率 相似文献
94.
战争与环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都学坛》2016,(5):23-29
战争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因为军事需要在淮河中下游屯田,部分地区人口密度高,土地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西晋初年淮河中下游水质比较浑浊,人口在短时期内对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使得屯田人口大为减少,南北朝时期,战争导致淮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减少,土地荒芜,淮河中下游水质又变得非常清澈,生态环境恢复。长江流域中上游也发生类似变化,西晋末年,战乱导致人口向山区迁徙,加之獠人农业快速发展,蜀地山区土壤垦殖率增高,水土流失严重;随着社会安定,迁往山区的汉人回到平原地区,獠人也大量外迁,蜀地山区森林植被恢复,江水又比较清澈。十六国时期,为满足扩张和屯兵的需要,统万城地区遭到过度开发,再加上战争频仍,致使原来河流纵横的草原地区逐渐沦为流沙满目的荒凉沙地。由此可见,传统时代的战争对环境的影响深远。在长期的军事对峙中,由于在某一区域集中了大量的军队,从而使自然资源负荷过重,而恶化了当地的环境。而且为躲避战争,使得人口向丘陵地区聚集。这些地区虽然得到了开发,但破坏了人与自然缓冲的丘陵地带,从长远来看,往往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95.
96.
邓艮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6):148-151
胡丘陵长诗以理性的批判和清醒的历史意识,穿行于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的公共空间,注重选择那些充满吊诡、残酷和偶然性的一面,以便拆除历史的线性链条和戳破历史必然性的假面,在无限靠拢历史瞬间的书写中完成个人对历史的理解,在强烈的反思与自我反思中为主体重建寻求位置,并在体式上显示出对现代长诗写作的创新和丰富。 相似文献
97.
结合重庆市地形地貌特点和山区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的因子,提出山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一方面必需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规划;另一方面必需结合生态农业建设这一主线,使物质、能量在生态系统内良性循环。紧紧抓住产生农业面源污染源的因子———化肥、农药、农田秸杆、畜禽粪便、农村生活废物等,提出科学的防治和减少途径。 相似文献
98.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四川气候温暖潮湿,辽阔的丘陵山区荫蔽多雾,天然适合茶叶生长.从产地看,四川不但有与扬子江中水媲美的蒙顶山上茶,还有佛家圣地的峨眉山茶,道家圣地的青城茶和长江干流源头的屏山茶.从品牌看,竹叶青、叙府龙芽、龙都香茗、巴山雀舌和蒙山甘露等十大名茶畅销省内外.目前,四川的茶叶产量达到21万吨,接近全国的八分之一.精制茶的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居全国第三位。 相似文献
99.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0)
景观的构建与地形关系密切。丘陵地区地形特殊,在景观构建时要根据特殊的地形特点展开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丘陵地形特征与景观概念,从材质、水体、植被、丘陵地形等方面探索丘陵地形下景观构建。 相似文献
100.
眉山市丹棱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形地貌以丘陵为主,全县幅员面积449平方公里,辖5镇2乡,总人口16.4万人,其中有近13万人在农村.全县资源匮乏,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性很大;县财力较为薄弱,还属于吃饭财政,财政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能力十分有限.眉山市仅有的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在丹棱,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既是全县脱贫攻坚的重点,也是全市的重点.截至2013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40户8521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