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从东北亚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趋势分析入手,分析了建设吉林省东部沿边开放城市带内外部环境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吉林省东部沿边开放城市带的地域范围、战略目标、发展模式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朴槿惠执政以来,韩国政府东北亚外交战略出现了显著变化,深化韩美战略同盟关系、探寻韩朝关系"新路径"、推进韩国与中俄战略合作、策略性"制冷"对日外交是其战略调整的突出表现。此项调整主要受国际体系、国家和决策者三个层次性动因的综合影响:东北亚地区权力结构的渐变、信任性国际机制的缺失、韩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发展现状、国家利益的现实需求、国家行为的舆论驱动、朴槿惠决策集团的外交理念及朴槿惠个人的文化情结等因素共同制约着韩国政府东北亚外交战略的最终指向。总体来看,朴槿惠政府正在探寻韩国东北亚外交的"黄金分割点",以使韩国获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及安全利益,其对东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产生的影响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地理上的接近性与经济上的互补性是区域合作开发的基础。本文分析了东北亚经济地理的基本格局及变化趋势,论述了我国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与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开发的三重模式。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东北亚儒家文化圈中企业伦理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文化以其特有的整体主义、温情主义、权威主义影响甚至决定了东北亚企业伦理文化的发展及其特点,形成了东北亚企业独特的价值理念和伦理内涵,并创造了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奇迹,展现了其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面。然而,任何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会具有某些局限性,儒家文化也不例外,其局限性正在成为东北亚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素。因此,它也有融入世界文化并与时俱进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可能性。只有这样,它才有可能成为东北亚地区走向现代化的意识形态再生资源与精神方向。  相似文献   
15.
蒙古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缘政治学家认为 ,地理空间是任何政治实体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和组成部分 ,地理位置揭示的是国家之间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 ,从而决定着地缘经济格局的发展。蒙古是亚欧大陆具有重要地缘战略价值的国家 ,这个北方草原之国东南西三面与我国为邻 ,两国边界线长达 4 670公里 ,是与我国有着最长边界线的近邻。虽然人口不足 2 50万 ,是个小国 ,但是从拥有 1 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面积上来衡量 ,蒙古就不能算成小国。蒙古作为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巨大的结合部 ,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特殊地位格外引人关注。冷战结束后 ,美日等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6.
俄国十月革命后,美日在干涉西伯利亚革命时期的矛盾,归根结底是芙国"门户开放"政策同日本大陆政策的冲突.在协约国干涉西伯利亚革命过程中,美国和日本是主角,但两国间却矛盾重重,它们为了争夺东北亚地区霸权展开了激烈争夺.两国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是否出兵、控制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经济掠夺三个方面.前期日本占优势,美国后来居上.但均以失败而告终.1920年初美国从西伯利亚撤军.日本在单独驻军两年多后也于1922年lO月撤军.  相似文献   
17.
正珲春拥有中俄珲春口岸、中俄铁路口岸和中朝圈河口岸、中朝沙坨子口岸四个国家级口岸,每个口岸都极具历史和特色。专家预言:东北亚金三角的开发潜力很大,在世界范围内,这是一块还没有被开发的处女地。只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开发开放战略,珲春一定会建设成为繁荣兴旺的口岸城市。一股大潮,一股东北亚合作大潮,涌动在图们江,奔腾于日本海。它从开放窗口的珲春发端,一泻千里势不可挡。它把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联系在一起,拥抱在一起,融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要深入理解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涵,准确把握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定位之一,我国面向东北亚合作与开发开放的重要平台。当前,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渐成全球瞩目的焦点,周边各国正竞相参与其中,建设示范区这一有效载体,正是中国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争取主动地位的战略需要。定位之二,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这一定位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和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共同利益。未来,示范区要把加快交通运输发展作为推进区域合作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提升通边出海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21世纪以来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的基本理解与分析,结合21世纪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变化的演变历程,可以认为东北亚地区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安全机制建构缺失。从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层面对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缺失中的安全状态进行评估,可以形成对东北亚地区安全治理以及安全机制建构的相对全面的认知。通过互信互利的同步实现、建构共识性认知与实现安全困境破解是重构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进而达到较高程度的安全治理的必要过程与条件。  相似文献   
20.
对于甲午战争本身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近30年来,中国的甲午战争研究视野不断拓宽,研究逐渐深入,在不同时期形成了数个研究较为集中的领域,无论从研究方法、研究视野,还是从史料发掘,观点创新,都涌现出一大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今天的甲午战争研究不仅仅限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抑或中日关系史研究,已延伸、扩展到地区史乃至世界史研究领域:一方面,在传统上以中日关系史为切入点的研究基础上又增加、涵盖了近代东北亚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诸多层面,从而使甲午战争研究多维化;另一方面,研究理论与方法呈多样化,除使用传统实证史学、比较史学的方法外,还多运用现代化理论、国际关系学、地缘政治学等相关专业的理论方法进行了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