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1篇
丛书文集   153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264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文士在作品中的自嘲,蕴含着文士的文化人格、产生的社会和思想背景等深广的文化内涵。汉代文士的自嘲意识与“士不遇”相关联,由文士的儒家人格与其在政治上失意决定;而魏晋文士的狂狷抗争式自嘲与恬然超脱式自嘲,则是由其反儒倾向和道家人格决定  相似文献   
172.
两汉散文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汉初到宣帝时期。其散文艺术,主要是在继承先秦散文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自出变化,显现出逸气纵横、个性突出的特点。二是从宣帝以后到桓帝时期。这是汉代新儒家散文艺术的发展期,成熟期,诸多散文都有依经立义、典雅深厚、茂密阐缓的特点。三是从桓帝时期到汉末。其散文艺术的发展,主要是在继承先秦散文艺术传统和吸纳前二阶段散文艺术经验的基础上自出变化。抽心作论、清峻通脱为其突出特征。两汉散文艺术的嬗变,与两汉思想文化和辞赋艺术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撇开这一点,简单地以朝代为界区别两汉文风,用盛、衰二字分辨其特点,并不能正确地揭示两汉散文艺术嬗变的规律和评论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3.
两汉时期人们对于生死的看法 ,不尽相同。西汉仙论最盛 ;东汉鬼论发达 ,二者同样源于汉代发生的对于生死的自觉认识和体验 ,后者比前者更为深刻地意识到了生命的短暂、死亡的恐惧。两汉生死观念的变迁也通过画像艺术生动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4.
本文论述了徐州市域最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两汉文化”的演变,研究进行徐州市域“汉风建筑”设计的有关原则。  相似文献   
175.
魏晋时期,汉语语音由上古音向《切韵》音的转折,对诗文创作追求“同声相应”、“异音相从”的声韵效果,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曹植等开风气于先,陆机、潘岳等继之于后,魏晋作家在诗、赋用韵方式上多有探索,不但重视诗、赋用韵表情达意的文体功能同异,也重视诗、赋用韵与文体结构的关系。这种有益探索,深刻影响了齐永明年间沈约、周颙等人倡“四声八病”之说,提出“声律说”,使律化成为诗、赋创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6.
奏疏是汉代发展最为充分的一种散体单行文体,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艺术风格上它都足以成为汉代散文的代表。由于政治环境、社会风气和士人心态等因素的影响,奏疏的文风相当明显地呈现出由雄浑壮丽向典雅深厚到疏荡清峻转变的痕迹。奏疏的巨大成就也导致了两汉散文以理为主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7.
两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郑玄,从小专注学术,遍注群经,注书时古今经文并用,以古文经為主,兼取今文经精华,对古今经文合流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当时人称為“经神”。后来在他的开创下形成了郑学学派,破除了以往古文经学一统天下的局面,统一了古今文经学,对经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8.
宋人言诗之风大盛,两宋诗话中有逾30种诗话论及庾信及其诗赋,代表了宋人对庾信诗赋的接受程度。宋诗话视野中的庾信诗赋接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探讨庾信诗赋的写作技法、比较论析庾信与其他诗人的写作优劣:二、考察唐以来诗家接受庾信的表现、摘赏庾信诗歌佳句,推溯“徐庾体”的渊源流变及评鸷庾信诗赋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9.
中国北方考古发现的两汉小麦遗存按种类可分为炭化籽粒和文字类遗物,这些发现印证了传世文献和出土简牍的相关记载。从空间上看,该时期小麦种植集中分布于黄河中游、黄河下游及河西走廊地区;从时间上看,其发展历程以汉武帝时期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自西汉晚期始,小麦在农业种植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这与统治者的重视以及农业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但从总体上讲,两汉时期的小麦种植在农业中仍处于从属地位。  相似文献   
180.
《文选》编次涉及政治与学术及文学等因素,须参照《汉志》《文心雕龙》等著述,也涉及作为昭明太子所编纂,其间自然包含礼乐建设、祥瑞点缀、体国经野等义项,当然也要维护或营造储君萧统之形象,这一切均属《文选》编次的内在逻辑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