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1篇
丛书文集   154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60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61.
中国古代“文”的内涵复杂,其在先秦两汉时期的表现主要概括为天文、人文与文章三个层面。就天文之“文”而言,它指自然万象及背后运行的宇宙之道的绚烂呈现;就人文之“文”而言,它指被礼仪章程规范的“守礼”之人的行为、情感和言语的雅化,此内涵进一步被“文质”范畴拓展和深化;就文章之“文”而言,它既指学术和文学创作,也指创作过程的特质,即对文饰的重视,由此导向了后世尚“丽”的审美观念的生成。  相似文献   
462.
嘉道之际,兴盛一时的乾嘉汉学在总体上开始走下坡路,但在原有汉学不发达的地区却呈现局部上升的趋势。嘉道间福建鳌峰书院学风转变就反映了这点。当时福建境内社会危机加剧,促使福建学者关注现实,思想逐步由虚空转入务实。在传统士人眼里,社会风俗的变化与学术人心的改变紧密相关。于是反思学术人心成为扭转危机的重要途径。陈寿祺等人通过改革作为福建书院教育中心的鳌峰书院,促使福建的学风发生了变化,在福建兴起崇经致用的新学风。同时,陈寿祺所倡导的学风也体现了注重经世致用、汉宋学并重等嘉道以后的汉学新风气。  相似文献   
463.
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原农耕地区与北方游牧地区拥有数量众多的文化亚形态,不同文化间的转化和解读相当繁复,以服饰文化为代表的非语言符号是文化亚形态之间交流的重要媒介。北方游牧民的不断迁徙及其与中原农耕民的频繁往来,推动双方不同服饰文化元素、服饰制度以服饰文化符号的形式汇聚和交融。服饰文化符号的形象性与意向性,是加速服饰文化凝聚性结构形成的前提。通过战争、礼仪、和亲、礼物馈赠等交往情境下服饰符号意象的再生产,服饰从地域性、族群性符号转变为双方共同使用、共同享有的文化符号与视觉形象,成为建构中华文化象征体系的重要文化来源。  相似文献   
464.
诏令不应该仅仅是研究文学历史语境的史料来源,它与文学的深层纠葛更应该受到重视。在两宋之交的历史语境下,南宋初期与文学相关的诏令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文学摆脱了北宋后期的封禁枷锁,开始恢复生气,诗赋取士重新成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南宋初期由于皇帝对苏轼的偏爱,全国上下掀起崇苏热潮,促使江西诗派勃兴并成为文坛主流,对南宋文学影响深远。绍兴年间,朝廷实行严厉的言禁制度,尤其是震惊朝野的多起诗文获罪案例,对全国的诗文作者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这种高压的文艺政策促使献赋颂成为一代文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