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9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56篇
管理学   540篇
劳动科学   90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105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2221篇
理论方法论   312篇
综合类   3820篇
社会学   340篇
统计学   17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501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454篇
  2008年   680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339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01.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包含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两个方面内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强调社会主义的效率问题,而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追求社会主义的公平问题.没有效率的社会主义公平只能是平均主义,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没有公平的社会主义效率就会造成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只有这两方面的辩证统一,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需要社会政策的构建和维护.全面辩证地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对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诚信的多维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在人类社会中一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探究诚信的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考察中外传统诚信观,确认诚信是一种以诚实守信为根本要求的伦理观念,是一种“德”“得”相通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融道德与法律为一体的制度规范,具有普适性、二重性、开放性和民族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3.
2005年10月10-11日,海峡两岸大学文化高层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与会专家从何谓大学、何谓教育等角度出发,热烈探讨了中国近百年来一直作为“富国强兵”手段的大学教育,如何在全球化、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恢复其精神本质。来自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8所大学的14位专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以“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下的大学文化”为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04.
个体批发零售业经营户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专门从事批发零售经营活动的一种经济类型。改革开放以前,个体经营户作为市场的补充,其生存和发展受到诸多政策的限制,小本经营,活力不强,在流通领域中仅起到一种“拾遗补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个体经营户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目前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105.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执掌全部国家政权,外延不仅包括国家事务,而且涉及社会生活,本质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无论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内涵、外延还是本质来看,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实质都是依宪执政。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从历史观的角度论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在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地位。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进行比较研究可见,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同发展生产力直接联系起来,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作出的独创性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7.
教科书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间的对话活动。教科书审美对话以编写者与不同主体的对话为起始点,以师生与教科书文本的对话为核心,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中多维推进,最终走向个体心灵的自我反思性对话。在教科书审美对话展开过程中,教科书文本的审美意蕴被发现、拓展与丰富;师生在对话中生成与升华美感,走向审美的自由境界;蕴含在教科书审美价值生成中的多重价值随之共同生成。  相似文献   
108.
个体体验属于个人独特而不可复制的经历,不同的体验会带来不同的社会认知,也会带来不同的人生思考,而顾城自小而大的独特成长和经历则促使其不断地追寻自我。从幼时开始思索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渴望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状态。而成长环境的变化以及时代与社会氛围的影响,让顾城逐渐在生成文化自我的同时走向了一个反文化的自我,抗拒社会文化对自己思维的统治,在反叛中执着地追寻着自我。出国后的异域体验,让他在多元文化的映照下重新进行自我的定位,在东西方文化中重新审视自我,体味生死,追寻终极的自我,最终形成自我的消解。顾城自我观念的生成与流变,既是时代与社会变动中独异的文化样本与标志,也是一个个体努力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终极探索。  相似文献   
109.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把人需要吃、喝、住、穿作为历史的根基确立起来。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人虽然也要满足自然的需要,却是在肉体和精神对立的基础上来看待人自身的自然。马克思颠覆了这种二元对立,强调人的自然是一种社会化的自然。在此基础上,他否定了从同一性原则的角度来理解人的本质,而是从精神和肉体的冲突与和解中理解人的本质。马克思基于这一观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历史概念,即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的冲突与和解的历史观念。当他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历史时,历史就不能被理解为异化和异化扬弃的历史。对于马克思来说,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解决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的历史观不仅为我们理解文明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而且给我们思考当代现实中的重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0.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迅猛发展,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数量和种类呈现爆炸性增长,不同类型信息的扩散对投资者交易行为和资产价格行为的影响日益凸显。利用股吧用户数据,分析社交媒体异质性信息扩散对个体投资者交易行为和股价联动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交易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探究异质性信息扩散影响股价联动的途径和机制。研究显示:股吧间的公司特质信息和市场行业信息的扩散均能引起个体投资者趋同交易和股价联动现象,且公司特质信息扩散的影响更大;个体投资者的趋同交易对股价的过度联动具有显著正影响;在异质性信息扩散影响股价联动的过程中,个体投资者的趋同交易行为能够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