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7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56篇
管理学   540篇
劳动科学   90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105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2217篇
理论方法论   314篇
综合类   3829篇
社会学   341篇
统计学   17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501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454篇
  2008年   680篇
  2007年   486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339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275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21.
环境物权作为一项新的物权类型,是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和绿色经济发展实际的一种法制创新,也适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本文将从环境物权的内容、权利本质两方面进行物权理论与法理学上的论述,同时论证环境物权与环境权以及传统物权的关系,为环境物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而存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2.
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遗忘了存在。出自形而上学的人道主义以对象化的方式对待人,这种做法并不是对人的本真关怀。由于海德格尔坚持存在论的真理观,因此他的人道主义不同于出自形而上学的存在论人道主义。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人道主义认为人之人性是绽出之生存,人只有进入存在之澄明中才能使人之本质得到根本绽现。海德格尔对人道主义的反思并不是主张非人道主义,而是开启了人道主义的其他眼界,他把存在之真理作为人绽出之生存原初要素的思想称为源始伦理学。  相似文献   
123.
正互联网思维,说到底就是如何发现、创造那些从未有过的"无限可能",在人与世界、与他人之间通过链接实现这种"无限可能"从1994年4月20日中国接入互联网那一天开始,互联网那点事儿愈整愈大,不知不觉间,网络也快变成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阳光和空气,须臾不可或缺。互联网这2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但是套用"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话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因为愈来愈多的人可以感受到,互联网正在重新书写历史。  相似文献   
124.
自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毫无停息之势,它无异于宣告了“金融帝国主义”的垂死性和腐朽性.金融资本的虚拟性、辐射性和单极性只是当代金融帝国主义的表象或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其本质依然是“帝国主义”之垄断性、食利性、寄生性、腐朽性和垂死性.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及其(帝国主义者们的)“解决方式”宣告了“金融帝国主义”之“新帝国”梦的破灭,也印证了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无比正确性和真理性,更为我们防范“金融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中国参与建立经济新秩序,提供了历久而弥新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25.
本文通过对"结构性心理压迫"的理论建构,着重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个体心理情感,分析教师个体心理情感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给出舒解教师个体所承受的"结构性心理压迫"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6.
博物馆是凝聚历史记忆的场域,同时也是文化再现的场所。博物馆利用其独特的藏品、丰富的展示手法,以及特殊的建筑结构叙事空间,将一段段鲜活的历史、文化、记忆向我们娓娓道来。作为承载人类历史记忆的媒介,博物馆通过展示"物",再现"物"之主的个体记忆;营造"场",借由其特殊的"场",塑造并建构社会乃至国家之集体记忆。文章主要以建川博物馆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纪录国家、民族之创伤记忆的战争纪念型博物馆,叙写建构创伤与形塑记忆的手法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7.
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对人的本质问题的解读表面上来看大相径庭,实则具有相同的内核,都是从二元对立的观念论切入,排斥现实进入自身体系,正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批判的"解释世界"。马克思用"现实的人"代替"抽象的人",对人的本质问题做出了现实的、历史的、实践的解答,以社会为方法论切入,为改变世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8.
汉风是一位很有思想见解的艺术理论家和画家。作为理论家,他对艺术的本质、艺术的创造规律和当代中国艺术,特别是中国画的现状与走向,都有较为深刻的思考,他发表的许多文章充分说明这一点。他善于思考的品质和能力也反映在他的中国画创作中,并赋予他的中国画以独特的个性面貌。  相似文献   
129.
韩慧芝  王世明 《职业》2012,(2):30-31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如何从社会需要和高等教育地位出发,确定其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形成有别于学科型、工程型人才的技术复合型人才,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30.
本文回顾了汉语和维吾尔语个体量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主要从量词的定名、分类、语义、语用、语法与认知几方面对汉维语个体量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勾勒了这一研究逐步深化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