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3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396篇
劳动科学   82篇
民族学   115篇
人才学   69篇
人口学   37篇
丛书文集   1388篇
理论方法论   246篇
综合类   2429篇
社会学   282篇
统计学   15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345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数字     
《决策与信息》2007,(4):78-79
政府工作报告送出4778亿元民生大礼包;我国GDP超过20万亿人民币;我国个体工商户增加到2576.2万户;我国汽车业赢利768亿;1/3中国人不存钱;居民文化需求满足度不到25%;  相似文献   
102.
在环境意识自觉的形成过程中,中国公众逐渐认识到,在经济发展上,要走有效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经济之路;在文化建设上,要把低碳理念内化于碳排放技术革新、低碳制度创新及低碳生活方式转变之中;在生活方式上,要规制和抵制消费主义思潮,吸纳传统文化中的节俭主义思想以及新节俭主义思想,践行有益于低碳社会建设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3.
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觉,是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和自主选择。离开了应有的文化自觉,就难以有文化自信,就无法走向文化自强,更谈不上文化的自主创新、自我转型和对外交流。在对外交流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现实状态和未来走向,承认文化多样性,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保持中国文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4.
苏荟敏 《兰州学刊》2007,(3):175-177
美学的跨文化研究的提出本身就是当代语境中的一种跨文化现象.只有在跨文化的当代性视野之中,才能理清美学的跨文化研究的理论前提、研究路向与学术理想.全球化及其文化自觉构成了跨文化的当代语境,也构成了美学的跨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前提.美学对自身作为地方性知识的文化自觉及其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互动认知是美学的跨文化研究的基本路向.在此路向中,美学的跨文化研究把探寻一种多元普遍的审美共识确立为自己的学术理想.  相似文献   
105.
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与新世纪哲学的理论自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世纪中叶以来以当代技术革命为基础而实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及转换 ,构成了当代人类特殊的生存困境 :一是以技术革命为基础的对自然的攫取所造成的“全球问题”,二是由对物的依赖性所造成的人的“物化问题”。人的“物化”问题 ,是当代愈益突出和最为根本的“全球问题”,它构成了当代人类生存的深层的文化危机。当代世界的“全球化”过程 ,在文化意义上是空前的价值观剧烈震荡的过程。“后工业文明”既以“大众文化”的形式表现为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 ,又以“哲学”的方式表现人类对当代生存困境的理论自觉。因此 ,新世纪哲学对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理论自觉 ,又具体地表现为对当代社会思潮和当代哲学思潮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06.
文学理论话语的独立与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中州学刊》2004,2(3):129-132
中国的文学理论(主要指新文学运动以来)历经近一个世纪的沧桑,终于走上了学科化的轨道.但学科化并不是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学科成熟的标志是科学化.为使中国文学理论进一步由学科化转入科学化,必须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的文学基础理论话语系统,使学人们增强话语独立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07.
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嘉璐 《文史哲》2004,(2):5-11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它可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类别。中华文明丰富多彩,错综复杂。中华文化来源是多元的,商周以来,中原文化逐渐向外扩散,并吸取周边各种文化,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任何文化,单凭自己的内部力量,难以有大的发展。中华文化在成长和细密化过程中各种学术异彩纷呈,并以其博大的胸怀广泛吸收异质文化。20世纪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从封闭消沉走向文化自觉的历史。民族的文化自觉决定着文化走向和建设的快慢、质量的高低。当前,应该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抢救,鼓励发展雅文化,建设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好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108.
朱德发 《河北学刊》2005,25(6):75-78
朱德发从人类视野探讨了集体英雄与个体英雄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在精神意识深层开掘了集体英雄和个体英雄的灵魂构成,认为英雄既有个性主义意识又有集体主义思想,二者并非对立而是有机统一的。王寰鹏认为,梁晓声知青小说的英雄主义既带有浓重的历史印记又体现了人性的本能,歌颂英雄主义和反思历史是梁晓声知青小说中同时存在的价值追求。李宗刚认为,“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是中国革命这一宏大历史的缩影,其中隐喻着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最终走向更伟大的胜利;同时,英雄叙事还契合了主流意识形态的需求,满足了主流意识形态时“个人魅力型权力”的眷恋。李钧从英雄性格入手,比较了《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与《天下荒年》这两篇小说的英雄观及其文化哲学的差异。张伟忠通过对《人间正道》和《抉择》中的改革英雄形象的艺术分析,认为他们身上既有对传统君子型英雄人格优秀品质的继承,也有对当代改革英雄品质的发扬光大。改革英雄的人格结构并不全是现代性的,其中还有权威人格和长官意志等传统人格负面因素的残留。杨新刚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英雄叙事小说具有如下特征:从“英雄的人”向“人的英雄”的转进;英雄类型的世俗化和当代性;游走在主旋律与消费主义之间的叙事策略;由反传奇性向生活化叙事抵达等。  相似文献   
109.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具化媒介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不复存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介日益成为人们交流和表达的新渠道。微博等社会化媒介成为转型社会时期下一种新的社会团结的方式,补偿性地强化了人们对于网络虚拟社区的认同。同时微博作为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也成为一个新的公共议题的讨论空间,不仅可以畅通民意,还催生了"倒逼时政"的作用,为纾解社会压力和提高公民权等提供了新的契机。当然社会化的、无序的传播和表达方式既是微博兴起的原因,也是容易引发网络谣言和暴力的根源,微博实名制意在控制无序的表达,规范和理性是微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0.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文化自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曙光 《学术论坛》2007,4(1):126-130
民族精神不应被看作是一种静止的、僵死的东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有历史感,更要有现实感和时代感。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一切民族精神都是当代精神”,或者说“一切民族精神都是时代精神”。当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我们可以通过文化自觉来达到二者的有机统一,来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