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385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44篇
人才学   12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574篇
理论方法论   123篇
综合类   1840篇
社会学   372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349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1.
品牌是企业竞争致胜的法宝,对电视行业同样如此.地方电视台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栏目.阐述了实施品牌战略对于地方台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对地方台创品牌难的原因以及创立品牌栏目的有效途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
尊重个性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影响入手 ,分析了个性发展与创新意识形成的内在联系 ,提出树立新的教育观及创设个性发展新环境的构想。  相似文献   
23.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文章从教师和教材、教学体制改革与素质教育、学生个性发展和非智力因素训练等方面 ,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4.
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思想的聚集点是要构见一个集自然规律与个性和谐发展的社会,其发展过程明显地受到儒家化的影响。孔子时开始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后经过董仲舒的发扬光大,到清代的公羊学派集其大成。  相似文献   
25.
俄汉谚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不仅是各国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更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从语言国情学的角度对俄汉谚语进行对比和研究 ,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俄汉两种语言及文化更进一步的了解。本文拟从俄汉谚语的对比参照中 ,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以及它们之间的可比性、不可比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26.
本文通过对歌唱表演过程中各种心理因素的分析和描述 ,阐述了不同表演主体的心理特征和规律 ,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特殊反映过程。  相似文献   
27.
语文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意义。语文素质是由语言、思维、智能、心理素质构成的。但在目前 ,研究者多着眼于语言、智能素质的探讨 ,而对心理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的关系研究较少。本文着重从心理素质在语文素质中的作用、个性心理素质在心理素质中的作用及个性心理素质的养成等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8.
艾琳 《社科纵横》2006,(10):174
经济新闻长期以来由于写法与思路的不活,形式与内容的呆板,致使佳作不多、庸品充斥。为此,改革经济报道成为各家主流媒体追求的方向。而从实践来看,只有赋予经济报道以“个性”,才会有新意,才会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29.
网络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悄然兴起并成为一种时尚,对它的评价从一开始就褒贬不一。网络学在中国的发展无论在形式、内容以及技术的应用上都明显带有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该试通过后现代主义理论对这种新兴的学形式作以研究和探讨,更多地对网络学提出了一些质疑。  相似文献   
30.
关于风格与人格关系问题的一些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艺术风格与人格的关系,我国古代有所谓的“文如其人”的说法,在学术界这一观点似乎成为定论。本文作者从风格与人格、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入手,比较详尽地分析了风格与人格之间在在的种种复杂的对应关系。文章认为,在审美创造活动中,风格与人格既有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不相适应的一面。因此,对于风格与人格的关系应当作具体的考察,而不能简单地视所有的风格就是人格的表现。同时,作者还从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揭示了这一现象在我国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