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夏巾帼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06-115
粮价下跌对农业种植主体的行为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促进农业转型。研究发现,劳动力非农转移背景下农村社会普遍形成“老人农业+中农农业”结构,老人和“中农”是主要的农业种植主体。粮价下跌使得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要投入的老人和“中农”无法实现劳动力变现的预期,老人退守至“口粮田”甚至退出种植,“中农”退出农业生产,“谁来种地”成为一个问题。而基于家庭劳动力和资本双投入的资本主义式家庭农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规模,具有不断扩大再生产的动力,因而这类农场顺势接手老人和“中农”退出的土地。进而,粮价下跌促使农业生产由“老人农业+中农农业”向资本主义式家庭农场转型。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中农现象——基于赣北Z村实地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和土地加速流转的背景下,耕种一定规模土地、并作为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中农,因其与土地等资源密切关联,成为维持农村秩序的重要力量,形成了当前乡村社会特有的中农现象.从中农的产生、特点及其与土地关系的分析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农对村庄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土地使用效率、村庄治理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共产党从土地斗争一开始,就对整个中农阶级采取了团结政策。尽管其中也有过偏差和失误,但还是最终团结了广大中农阶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正确划分中农的阶级成分是团结中农的前提条件;必须给中农以看得见的经济、政治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必须反对绝对平均主义和“单纯贫雇农路线”两种错误倾向;对富农阶级的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团结中农的效果;必须动态地观察中农问题,根据中农阶级的发展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必须正确处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把发展农业生产作为考察中农问题的主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小组长作为源于中农阶层的理性行动者,在与乡土社会和基层政府的长期互动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主体性认识,因此在行动时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权衡得失,对于整村推进工作其行动逻辑就是工作肯定要去做,但要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16.
论土改后中国农村社会阶层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改后我国农村社会各阶层出现了分化 ,主要表现为中农化趋势和一定范围内的贫富差异现象。我党对农村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及其性质却作出错误的分析与判断 :把中农化趋势视作农村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发展 ,把一定范围内的贫富差异等同于两极分化。这种认识偏差影响了党对农村、农民的政策及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中农民反映较大的几个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今年四月,我们对黑龙江省退耕还林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对调查中遇到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建议。一、农民反映较大的几个问题(一)"退二补一",部分退耕农民少得了补助, 反映强烈近几年,国家下达给我省的退耕还林任务,均包括退耕造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两个部分(比例大体各半)。因这两种造林的性质不同,国家在补 相似文献
18.
中农问题是我党在土地斗争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较早地认识到了团结中农的重要性,在土地斗争实践中对中农阶级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明确了中农的阶级属性,区分了富农与富裕中农,提出了团结中农的两个基本条件和完整的团结中农政策,为团结中农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杜园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38-42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劳动力被释放出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农村土地耕种形成一种全新自发的土地流转模式,这种模式催生出一批新中农,即以耕种从亲朋好友间低价流转土地为生的留村农民。在村中青年夫妇以劳动力最大限度为界,通过经营适度规模的土地获得体面的村庄生活。这部分土地以低价且短期流转给留村农民,也保护了外出务工村民的利益。在农村人口大量流出的背景下,新中农变成村庄的中坚力量,成为村庄治理中的主体。然而,以政府主导、为吸引资本下乡所进行的土地流转正在摧毁新中农,它让新中农无地可种,让外出务工村民长期处于失地状态。这样不仅损害了无法外出务工的中青年农民夫妇的利益,也损害了外出务工村民的利益。鉴于此,政府应致力于改善农业耕种条件,培育出在村新中农,守住耕地,保护好进城失败农民的最后退路。 相似文献
20.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农经济"——以1942年张闻天兴县14村调查为中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2年中共领导人张闻天率领的延安农村调查团以土地问题为主题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兴县二区14村进行了为期近5个月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村在经济形态上属于典型的"中农化"小农经济区,即在地权分配与土地经营模式两个方面明显地呈现出以中农为主体的自有自耕性征.尽管在中共革命影响下,农村内部社会经济结构及运行模式发生了一定变化,但主要经济形态依然是传统的"中农化"的自耕农型小农经济,惟"中农化"走向更加明显而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