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73篇
  免费   709篇
  国内免费   92篇
管理学   3901篇
劳动科学   195篇
民族学   661篇
人才学   460篇
人口学   245篇
丛书文集   5945篇
理论方法论   1171篇
综合类   13209篇
社会学   1508篇
统计学   1579篇
  2024年   242篇
  2023年   820篇
  2022年   631篇
  2021年   739篇
  2020年   589篇
  2019年   529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489篇
  2016年   601篇
  2015年   868篇
  2014年   2001篇
  2013年   1624篇
  2012年   1622篇
  2011年   1683篇
  2010年   1632篇
  2009年   1769篇
  2008年   2137篇
  2007年   1447篇
  2006年   1412篇
  2005年   1351篇
  2004年   1161篇
  2003年   1195篇
  2002年   1040篇
  2001年   1036篇
  2000年   830篇
  1999年   341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91.
彭秀兰 《学术探索》2012,(2):186-188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关于人与自然之间辩证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的重要主题,这对我国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应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同时遵循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等原则,以确保教育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992.
“黑龙江流域文明”概念的提出虽然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研究实践却肇始于19世纪中期。中外学者从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以及民俗学等多重视角对黑龙江流域文明进行探索,对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尤其是清代学人吴大潋、胡省三与曹廷杰关于中国东北边疆史地的研究,其意义更为重大,如果没有这些学术积淀,今天的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则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993.
论农业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与转变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爱虎 《东南学术》2012,(1):157-164
农业发展方式是指决定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结合和作用以实现农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它包括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农业结构的状态与特征以及相关制度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等三方面的内容;以此为依据,可以将农业发展方式划分为传统型发展方式和现代型发展方式两种类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就是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结构、推动制度变革。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政策支持、改进相关制度与环境,引导和促进农业生产主体行为的转变,最终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9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合格的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笔者通过从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工作经验,总结了目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如何保证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的措施,希望与同行们一起交流。  相似文献   
995.
在分析农业外部性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征税、政府直接干预、产权交易和私人谈判等外部性内部化传统解对农业外部性的不适用性,详细分析了美国利用农业资源和环境补贴使农业外部性内部化的农业保护与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996.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生态文明经济也有其发展规律.由于存在所拥有的初始要素禀赋以及反应区域要素和非区域要素之间匹配程度的要素适宜度水平的差异,生态文明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存在不平衡,具有非均衡性,相应地存在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协同发展、转化优势,又产生新的发展优势,提升生态文明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非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9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入党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党的建设在本质上是紧密相关的,具有互容性,是相互联系的实践进程,二者互为资源支撑,互相促进、保持持续性的共生,互为因果、互相提供真理性的确证。中国共产党必须成为忠实继承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党的建设,并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自觉意识与行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党的建设,要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规律,健全共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工作机制,建设党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形成有机融入和有效融入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998.
一、宏观层面的建议 (一)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必要用地要采取特殊政策,以破解企业发展所必须的建设用地瓶颈。在严格的土地控制政策前提下,国家对农业龙头企业生产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和农产品保鲜、加工、仓储用地进行倾斜。比如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建设用地可以按生产基地的面积按比例配给。对符合条件的用地要减化审批程序,减免或减少相关费用,延长使用年限。农产品保鲜、加工、仓储用地与普通工业用地相比,要放宽准入条件,降低土地出让价格。  相似文献   
999.
一、强化政策扶持。提升龙头企业发展能力 (一)转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当前,我国消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被异化为“病态式消费”模式,这使得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我国新富群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加上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克制消费欲望、调整消费行为,才能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