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74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127篇
人才学   3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69篇
理论方法论   120篇
综合类   1043篇
社会学   282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华文化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学校实施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尽管不同课程和专业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特点,但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是各课程教学与中华文化教育结合的共同出发点与归宿.由于学科间的差异,中华文化教育与不同课程相结合的意义不同,结合的基础也不尽相同.英语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使其与中华文化教育的结合具有特殊的意义;英语专业课程的文化属性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基础;观念的更新、中华文化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明确定位、教育者素养的提高等,是两者结合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52.
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话语体系,是国家软实力的显著标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逻辑运演与实践运行上体现出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内在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之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实现现实联动。只有寻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静态支撑、动态联缀,才能更好构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向度,强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3.
古代中国凭借自身在东亚、东南亚、中亚等亚洲部分地区的强大实力与明显优势,通过军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非军事手段,逐渐与异域政权形成宗主—藩属关系,从而在亚洲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区域国际秩序,可称之为"中华亚洲秩序"。中华亚洲秩序与欧亚大陆其他文明秉持"无限扩张主义",尽力构建疆域尽可能广阔的区域国际秩序,甚至全球国际秩序不同,是秉持"有限扩张主义",在亚洲地区建立的"有限"的区域国际秩序。对于古代亚洲国际秩序的理解,不应简单地从在西欧历史经验基础上建立的现代国际秩序及相关理论视角出发,而应回到古代中国与亚洲地区传统的区域国际秩序的历史实际,构建具有中国乃至亚洲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以揭示古代亚洲区域国际秩序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5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阐释的必然选择,是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为支撑,以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要求为行动指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在实践层面要关注供需匹配的平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需要融入教学内容;坚持知行合一,立体化全方位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善用技术载体,多维度融入教法改革;还要坚持教研结合,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55.
青年“巨婴”现象是现实社会迫切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巨婴”现象频繁发生,其折射的却是现代社会环境下青年群体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过度突出竞争的教育与社会氛围、缺乏法制意识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克服部分青年的“巨婴”现象,引导青年塑造新人生,必须立足于青年群体的成长发展规律,建构德育与劳动教育全过程相互衔接、全域功能互补的教育空间,可从青年教育入手,倡导合作学习,强化奋斗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加强德育和劳动教育,塑造新时代家庭养育文化;推进法治教育深度融入,进而营造知法守法的社会氛围,造就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56.
57.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治国富民”的社会理想、“义利相兼”的价值理念、“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和“协和万邦”的世界胸怀是涵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育现代化建设的奋斗者,建设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蕴含的软实力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概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58.
“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双重历史向度中加以理解。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根性和底色:“大一统”的价值观念奠定了统一安定之道;“天下为公”的价值理想确立了责任伦理之道;“尚和合”的价值追求提供了中和守正之道。这些思想观念所蕴含的共同体智慧,蕴藏着化解从多元走向一体现实困境的丰富经验,启发我们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中寻求公与私、内与外、秩序与自由的平衡,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待深入发掘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5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工作目标是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给西藏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的贺信中对学校办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这也是对全国教育者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