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74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132篇
人才学   5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79篇
理论方法论   121篇
综合类   1051篇
社会学   290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何辉 《国际公关》2014,(4):90-91
正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认识,集中体现在他那部影响深远的巨著《论法的精神》之中。孟德斯鸠(Montesquieu)生于1689年,卒于1755年。1716年,孟德斯鸠开始担任波尔多高等法院庭长,1728年被接纳为法兰西学院院士。此外,他也是普鲁士王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伦敦王家学会会员。1721年,他出版  相似文献   
72.
在第三十个教师节到来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发贺信向中华女子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致以节目的祝贺。贺信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希望广大教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3.
2001年元宵节,著名笑星牛群县长邀请袁振中到蒙城县政府做客。当场协议:袁被聘请为蒙城县的长期技术顾问。袁振中之所以受到如此尊重,是因为他这个河北故城蔬菜办巨葱研究所所长培育的特高产“河北巨葱”闻名遐  相似文献   
74.
“第二个结合”孕育于“第一个结合”,又具有与之不同的特质并行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第二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它产生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是社会实践发展不断演进的结果。反过来,“第二个结合”直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从不同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着不同效应。具体表现为:在造就文化新形态中,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据;在思想解放中,“第二个结合”创新了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理论和制度空间;在相互成就中,滋养中国式现代化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正确理解把握“第二个结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效应,有助于深化对“两个结合”的认识、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  相似文献   
75.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在党的百年奋斗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是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具体运用和实践表达,体现了共同的价值旨归。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视角,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交织融合中,在党的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中,在总结历史经验与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以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剖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发展逻辑,能够为破解“历史周期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76.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扎根,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统一性;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彰显时代课题与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提供新动能,使马克思主义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实践相互滋养、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77.
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文章从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特质出发,从实践维度、价值维度、创新维度、理想维度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种思想体系的内在契合性,印证二者有机结合的理论可能性和实践必要性,为全方位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定位,进一步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8.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关系国家兴衰、民族精神和文化安全的大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坚定文化自信不仅可以为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永续动力,更是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在分析文化自信可为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文化土壤、文化资源和文化驱动的实践意蕴基础上,通过梳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实践困境,探索出文化自信的实践进路。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应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革命文化、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阵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维度展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9.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高校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坚定“四个自信”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高校文化建设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主要面临以下任务:加强优良师风学风建设、营造文化育人环境,培育优秀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育人功能,弘扬大学精神、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体系,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优势、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转化。为此,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育人资源,在充分发挥师生主体作用、贴近青年学生校园文化需求上下功夫,以网络文化启智润心,以诵读活动凝心铸魂,以校园话剧固本培元,以校史文化弘扬大学精神,着力从思想引领、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协同育人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网上网下协调发展的文化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8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今对其文化功能认可并未达到普遍共识,对其内容和价值的挖掘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合理有效的建设对策。从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所包含的文化传承功能、文化创新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实践功能的分析出发,探讨高等农业院校弘扬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着力点:自农耕神话发展的“人本精神”与自然和谐发展观、自农耕文化引申的守望相助的家庭伦理与耕读传家思想观,指出高等农业院校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可行路径,包括强化高等农业院校党委统筹领导、引导课程思政挖掘农耕文化资源、推动农耕文化建设区与农林特色社会实践相结合、建立耕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及农林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在传承中发展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进而推动高等农业院校的文化建设和国家文化的总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