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217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146篇
人才学   5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75篇
理论方法论   171篇
综合类   1239篇
社会学   331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钟慧莹 《职业》2016,(14):152-153
中华美俗源远流长,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永恒魅力,并影响着包括高职生在内的现代人的交往方式。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交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升未来将成为职业人的高职生的交际魅力成为近年来相关院校职业素质课题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柑橘春节民俗展现的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与互相扶持的和谐交往方式为例,探讨借助中华美俗培育高职生交际魅力的路径,并提出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2.
王献竹 《职业》2016,(27):116-1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培育大学生的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本文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的重要性及途径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3.
19世纪60年代,俄国迎来大改革时期,并结束了漫长的高加索战争。在此背景下,大批俄国农民从内地省份迁往北高加索,形成了持续近半个世纪之久的移民潮。至20世纪初,外来移民已占据北高加索大部分地区。北高加索移民运动并非自发,而是沙皇政府殖民扩张的重要举措。它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俄罗斯帝国在北高加索的统治基础,亦给当地社会经济带来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将北高加索地区纳入全俄政治经济一体化之目的。同时,外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给当地少数民族带来了强大冲击。沙皇政府的俄罗斯化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民族矛盾,这成为日后影响俄罗斯历史进程的不安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4.
《烟草路》成书于优生学运动在美国发展的高潮时期,以优生学的视角观察美国南方贫穷白人佃农的生活,将“白垃圾”的畸形、弱智和堕落等问题都归因于其劣等的遗传因素,其中的医学话语不仅掩饰了南方贫困佃农遭受的经济剥削和他者化的不平等待遇,还粉饰了帝国统治中的地域差异、文化压迫和强制绝育等问题。小说使优生学成为帝国话语的一部分,巩固了帝国的意识形态及统治。  相似文献   
85.
同近代早期的东方国家一样,莫卧儿帝国没有正式的外交机构,但是莫卧儿帝国的外交出访活动却有着严格规定.在莫卧儿帝国的出访过程中,大使的选拔、任务的分配、礼品挑选以及大使的待遇,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共同构成了莫卧儿帝国一套完整的出访程序.  相似文献   
86.
学校作为中华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增进各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知、培育中华文化认同和实现中华文化自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文化共生理论视角,中华文化根植于多民族文化共生,是各民族优秀文化交融创新的结晶。这一从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到共生性的中华文化,并最终指向共同性的中华文化认同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逻辑层次,有助于实现各民族学生由中华文化认知内化为中华文化认同,最终外化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塑造行为自觉。因此,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实践教育应贯穿于学校中华文化教育的始终,包括开展共生性文化认知教育,增进文化自觉;深化交融性文化情感教育,增强文化认同;强化规范性文化实践教育,实现文化自为。  相似文献   
87.
88.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治国富民”的社会理想、“义利相兼”的价值理念、“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和“协和万邦”的世界胸怀是涵养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育现代化建设的奋斗者,建设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蕴含的软实力是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因素,概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89.
“两个结合”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双重历史向度中加以理解。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根性和底色:“大一统”的价值观念奠定了统一安定之道;“天下为公”的价值理想确立了责任伦理之道;“尚和合”的价值追求提供了中和守正之道。这些思想观念所蕴含的共同体智慧,蕴藏着化解从多元走向一体现实困境的丰富经验,启发我们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中寻求公与私、内与外、秩序与自由的平衡,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待深入发掘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9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阐释的必然选择,是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需要。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针为支撑,以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要求为行动指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在实践层面要关注供需匹配的平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需要融入教学内容;坚持知行合一,立体化全方位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善用技术载体,多维度融入教法改革;还要坚持教研结合,全面融入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