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78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16篇
人才学   4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38篇
理论方法论   98篇
综合类   796篇
社会学   120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周涧 《公关世界》2009,(10):47-47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警示贤文》,简称《贤文》,它是中华文化千年积淀的国文珍品,其将深刻的为人处世之教义,用韵文的形式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地表述出来,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易于传诵。故深受国人喜爱,代代流传。  相似文献   
42.
邢立平 《新天地》2011,(12):183-184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涵着丰厚的滋养,文学作为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既是我们历史生活的见证,又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学生积淀文学素养,提升写作能力,建构正确的品德情意价值观的重要管道。围绕着对“古典文学之美”的挖掘,我会同部分语文科教师在《古典文学之美》系列校本教材的研发与教学策略创设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43.
文化忧思录     
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样法,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释。文化模式是沉淀在人们生活方式之中的稳定性特征,与民族生存居住的地理环境、日常生活的样态等高度相关,如中国的经验文化、日本的耻感文化和西方理性文化等。在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必须克服现代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学的功能在于"守望"和"引领",而大学的使命在于文化——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启蒙、文化的自觉和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44.
45.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是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也是社科期刊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文风作为一种功能性“话语”资源,是学术前沿活力的呈现,对于学术话语体系的优化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一段时间以来,社科期刊编辑群体的文风状况不尽如人意,因学风失位、文风失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仅成了编辑业务的“硬伤”,也成为学术期刊的“软肋”和学术话语的“短板”。这进一步表明,文风建设是社科期刊编辑不曾“结项”的研究课题,新时代语境下的文风重构是必要的;其目标任务应基于“三大体系”构建的认识高度,体现五个学理维度,也即价值观念的正确性与导向性,内容资源的真实性与丰富性,形式结构的严整性与实用性,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与生动性,制度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6.
唐亚林 《学术界》2022,(8):5-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从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通过人民的主体角色的确立、主体地位的保障、主体力量的统合、主体价值的塑造等主体内容构建方式,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主体论”。人民概念与角色从基于革命的单纯经济政治概念与功能到基于建设的人民与执政党、国家和政府间关系的复合概念与功能的多样扩展,人民主体地位基于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全过程人民民主而获得的制度保障,人民主体力量基于执政党力量对人民力量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力量有机统合的合力生成,人民主体价值基于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与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一体两面”式双重建构,四者共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塑造了内蕴新型主体功能、新型主体制度、新型主体力量与新型主体价值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通过用“使命型政党”统合“制度”、“人”与“治理”的方式,锻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理性力量,开创了“人民主体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7.
48.
"中华文化"的概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后,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可。这种认可,是人们在经历了"打倒孔家店""破四旧"后对传统文化深刻反思的一种理性回归,代表着人们从整体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但是,应该如何对待和传承中华文化,在学界却未完全达成一致意见。从文化传承的方法论视角来看,在当代中国,要弘扬和复兴中华文化,就必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世界发展相同步,与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相一致,不断地实现文化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49.
王英 《船山学刊》2016,(5):91-98
宋明理学的发生发展,主要有两个层面的任务:抵制佛老之学;批评俗学霸术。前者已得到较多关注,这里重点讨论后者。二程、张载等在王安石变法后意识到以权谋霸术为核心的王安石新学对社会的影响比佛教更深远,他们的学说对此有所应对。不过,这种应对并不是应急性、战术性的,而是战略性、哲学反思性的,即认为正己才可正物,良好的政治须从育人开始。这种通过教育提升权力中的人而非制约权力本身的做法在王朝稳定时期曾起积极作用,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当代中国哲学也承担了双重使命,宜吸收理学经验教训,在现代化与反思现代性方面走得更稳健。  相似文献   
50.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饱含深情地向广大青年发出新时代的召唤。新时代青年要刻苦锤炼本领、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重任,自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