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78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16篇
人才学   4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38篇
理论方法论   98篇
综合类   796篇
社会学   120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贾征 《职业》2016,(25):46-47
一、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 一是帮助就业.有效地帮助求职者实现就业是职业指导人员的首要工作目标,也是最基本的工作目标. 二是帮助就业稳定.职业指导帮助就业的目标,远远不能解决求职者、劳动者的客观需求,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讲,也不能认为是已经完成促进就业的使命.  相似文献   
52.
陈晗玮 《办公室业务》2022,(20):191-192
对公路行业而言,初心和使命就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公路体系,努力建立交通大国、交通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3.
学校作为中华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增进各民族学生中华文化认知、培育中华文化认同和实现中华文化自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文化共生理论视角,中华文化根植于多民族文化共生,是各民族优秀文化交融创新的结晶。这一从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到共生性的中华文化,并最终指向共同性的中华文化认同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逻辑层次,有助于实现各民族学生由中华文化认知内化为中华文化认同,最终外化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塑造行为自觉。因此,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实践教育应贯穿于学校中华文化教育的始终,包括开展共生性文化认知教育,增进文化自觉;深化交融性文化情感教育,增强文化认同;强化规范性文化实践教育,实现文化自为。  相似文献   
54.
作为传统文化生活的映射,木版年画不是单纯的作为民俗艺术的存在,而是雕版技术、文化认同、造纸术等多种因素的“复合整体”,既有民俗文化自身发展的时代诉求因素,又有社会变革对意识形态推动的因素。木版年画一直到北宋中后期才开始凸起和普及并在市井阶层广为流行,这与雕版技术变革有着深刻联系。但这种技术转变的背后所折射的并不是简单的技术改进和变革,而是与里坊制度的崩溃、城市文明的兴起有关,这让木版年画的受众从城市引入乡村。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的载体,木版年画的兴起与变革本质上反映的是民俗艺术在走向大众的过程中技术与制度的融合,其变革背后折射着种种世变因素,是我们窥探传统文化变迁以及人与社会关系不可或缺的社会图像。  相似文献   
55.
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科学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创新性成果,对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及我国的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指导和促进的作用。同时,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又是中国向世界其他国家递交“国家名片”的重要环节。从文化自信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心理依据四个方面对文化自信的依据来源进行系统的整理,理清文化自信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辩证关系,以此为基础,坚持“本土化”原则,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扩大民间文化交流,从而实现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56.
巩固文化主体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探索更加长远的文化主体性未来趋势,需要中华民族全体人民贡献智慧。为解决近代以来的中华文明危机,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选择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最终形成新的文化生命体,扎实稳固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当代中国青年作为文化主体的代表群体,通过接受基础学科与创新学科的培养;进行人才计划、国际交流等方式的熏陶,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同时,中华文化主体性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元素。因此,需立足于理论思想的吸引力、生命力与持续力这三大特点,进一步探寻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未来向度。  相似文献   
57.
58.
戴华东 《国际公关》2023,(11):19-21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当前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中国的开放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与实施,我们已经在世界各地赢得了许多的合作伙伴,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充分利用中华文化的优势,拓宽我们的海外传播途径,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从而使中华文化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与认可。本文就如何走好中华文化的海外推广之路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9.
蔡萍 《国际公关》2023,(6):172-174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要传播的核心内容是什么”“通过怎样的方式传播”,各式各样的说法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本文对近10年有关“中华文化核心内涵”研究的文献的发表总量、具体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和提炼出迄今仍决定着中国人民族性格、思维传统,并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的中华文化核心思想,并探讨在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新路径,旨在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方向和路径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0.
党的二十大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殷切希望,号召青年们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好青年。据此四重特质,新时代好青年应该是坚定理想信念的追求者、民族复兴使命的担当者、勇毅拼搏的吃苦者、踔厉前行的奋斗者。理想信念是精神的引领,使命责任是历史的担当,吃苦精神是实践的要求,奋斗品质是素质的支撑,这四个重要特质是新时代青年在新征程中勇挑重担、堪当大任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