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9篇
民族学   80篇
人才学   20篇
丛书文集   204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358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协调观     
儒家以“天人合一”为主旨的天人关系,即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也指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与统一,从孔子经董伸舒到理学的张载等儒家代表人物关于天人合一的各种表述,都明确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相似文献   
32.
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嘉璐 《文史哲》2004,(2):5-11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它可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类别。中华文明丰富多彩,错综复杂。中华文化来源是多元的,商周以来,中原文化逐渐向外扩散,并吸取周边各种文化,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任何文化,单凭自己的内部力量,难以有大的发展。中华文化在成长和细密化过程中各种学术异彩纷呈,并以其博大的胸怀广泛吸收异质文化。20世纪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从封闭消沉走向文化自觉的历史。民族的文化自觉决定着文化走向和建设的快慢、质量的高低。当前,应该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抢救,鼓励发展雅文化,建设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好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33.
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加强建设孔子学院和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制定和遵循正确的原则,加强文化领域的智力、人才、技术引进工作,吸收外资进入我国文化产业领域。在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借鉴国外文化成果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要坚持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要切实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34.
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自觉关系着中华文化的振兴和繁荣,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是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确立培养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价值目标是提高中华文化自觉性的内在必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导,增强大学生中华文化自觉;突出文化引领作用,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深入开展中华文化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努力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35.
赵丽媛 《北方论丛》2018,(2):111-114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绵延不断。至18世纪英国完成产业革命前,中华文化及文明盛行于西方长久不衰。然而,于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文化渐次形成一定的痼疾,如文化上的故步自封,精神上的不思进取,思想上的墨守成规,导致中华文化渐渐落后于西方文化进程,这些致命缺陷终于使古老的中国在鸦片战争中落败,文化自信遭遇动摇。历经器物、制度变革国家依旧寻不到复兴道路,于是近代以来的中国知识精英将国家复兴的出路锁定在对中华文化的重新构建上,由此形成众多迥异的中西学观。然而,种种文化争论皆有缺陷,文人政客对中华文化的矫枉过正成为动摇中华自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国门打开,西方先进的经济科技优势逐渐转化为一种文化上的压力,对我国形成强大的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36.
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符号象征,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被赋予了高贵与吉祥的美好含义。然而,西方国家对龙的主流翻译是dragon,西方文化中的中国龙形象也因此打下了邪恶的dragon的印记,中国龙被西方人错误地理解成了邪恶的妖物。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传承性,承认世界文化的交融性与多元性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因此,在西方的文化意涵中重新塑造中国龙形象、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7.
能否想象一个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相互告发、相互提防的世界?在那样一个世界里,人人自危,人人均对他人万分提防。由一个个人人自危的家庭细胞组成的社会。是否能臻于和谐之境?亲亲相隐与儒家孝道,究竞该如何解读?我们究竞该如何对传统中华文化抱有一种“温情与敬意”(钱穆语)?为此,本刊特邀两位专家各抒己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8.
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作为新疆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载体,对新疆少数民族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从文化层面上看,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是民族间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从战略层面上看,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是传递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从题材选择上看,优秀的新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片能够增强其受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39.
辽河文化与中原文化、中华文化关系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民族精神鼓铸了辽河文化。辽河文化具有明显的早发性、很强的兼容性、卓越的独创性、持续的向心性、不断的赶超性。辽河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冲击与融合,激活了中华文化中的积极因子,遏制了文化混沌和政治腐败的趋势,净化了世俗委靡、怯懦、虚伪和狡诈的品格,叠加了民风强健、清新、豪爽、刚直、勇敢等异质因素,造成了中华文化的复兴、更新,使中华文化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整合与发展,走向新繁荣。  相似文献   
40.
安俭 《甘肃社会科学》2005,3(6):112-116
关于历史上外蒙独立事件的原因,我国过去的研究主要强调的是国外势力的煽动,西方则一般认为是“民族自决”。因为这既是国家之痛,又与我国和苏俄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有关,因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一度几乎成为禁区。所以,在当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中,有必要对涉及这一深层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得出痛中思痛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