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06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144篇
人才学   77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517篇
理论方法论   121篇
综合类   1187篇
社会学   383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91.
2009年10月13日至15日,“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在“一门三孝”故事的发源地、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省德阳市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共德阳市委、德阳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民俗学会共同主办。四川省民俗学会的领导及会员、  相似文献   
992.
造成目前中小学武术教育无奈、尴尬的局面主要问题是:一是师资严重缺少,二是教材内容陈旧,单一,三是武术教学组织形式单一。针对如何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武术教师,在现阶段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教学改革中提出了:一是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科研能力的提高,二是构建新的武术教材体系,注意兼顾套路武术和对抗项目的教学和练习,三是增加教学时数,加强术科教学,注重和强化武术基本功教学和练习,四是积极开展与武术相关的活动,达到巩固提高技能之目的。  相似文献   
99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座谈法、理论分析法等方法,以实践为基础,从研究造成散打人身伤害事故原因入手,在散打选修课教学中加入武术推手,散打运动安全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994.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两座高峰的唐诗宋词,随着南宋的覆没而逐渐走向低谷,但并未彻底终结,而是余脉绵延,元代前期有刘因、邓牧、戴表元、虞集等"元诗四大家",元后期又涌现出了王冕、萨都剌、黄镇成、杨维桢等在艺术上颇有成就的诗人,至明,前后七子推动了一场针对"台阁体"和八股文的诗文"复古运动","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这一"复古运动"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却也使萎靡不振的诗风开始变得意境开阔,颇能表现新颖的面目.  相似文献   
995.
当下,中原主流文学研究领域与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相互隔膜,二者基本上不相往来,交流异常匮乏,主流文学研究界对民族文学研究的了解微乎其微.忽略了文化多样性的旧有观念,其危害有二:一是容易滑落于文化一元化的陷阱,在考察文化及文学时偏离客观,偏离科学.二是可能把一己民族价值观当作唯一合理的诉求,无意间诱发不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国家利益的因素.有必要向整个中国文学研究界发出呼吁,倡导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族文学学术界与传统的主流文学研究界积极沟通,是普及这一史观的必要一环.人们有责任营造更多有利于沟通的桥梁涵洞,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成为学界的本能信条而努力.  相似文献   
996.
中华学新学科仍处于初创期。中华学的初创期包括酝酿、提出和起步三个阶段。在中华学的初创期,对中华学的定义和内容、作用和意义、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方法等四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华学的进一步发展应加强对学理的研究、建立学会、开设课程、创办刊物和进入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997.
金代以女真族文化为根脉和主体 ,兼融渤海、契丹及中原汉文化而形成的金源文化 ,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多源多流中的一源。金源文化以自身的文化精华和积极因素反哺中华民族文化 ,并在音乐舞蹈、文学、古典戏曲等方面 ,以及政治、军事文化、城建等方面 ,都对汉族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中华大文化还有经史子集形式之外的“载体”———这就是《红楼梦》。红学是中华文化震动世界的三大高峰和三大显学之一。甲骨学代表了中华早期文化造诣;敦煌文化,可包括南北朝、隋唐这个极不寻常的文化历史大阶段;《红楼梦》,可包括宋元明清这一大段历史的文化精神实质。三者都代表了一个重要时代历史文化发展的辉煌遗产。其“学”的形成,在于它的内涵底蕴的极其丰厚与“重新发现”。三者并列无愧。《红楼梦》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境界文化状态的神奇表现。《红楼梦》是理解中华文化的总钥匙。从中国学术发展的本质看,红学应定位于“新国学”。“新国学”是时代推迁之势所带来的必然的演化发展。红学研究中有两条重要比喻未能引起重视。一是美国学者提出的《红楼梦》是“研究、理解中国文化”的“一条主脉”的崭新命题。《红楼梦》不宜冠之“百科全书”,因似有“知识摆摊”之嫌;它是理解中国文化的一条生命精气贯注、运行流动不息的“主脉”。二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华林”。贾宝玉并非要做一个“华林挽歌”的撰辞人,我们的红学也不能是为了“歌颂悲雾”而不礼赞“华林”。  相似文献   
999.
王学成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2):58-59,62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武术套路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诊断方法和恢复手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制定了一套恢复运动性疲劳的措施,以此为武术套路的运动训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但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设置远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多样性。本文探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61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即六大主题理论教学,一次外出实践教学,一次分享体验,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