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4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372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851篇
人才学   103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776篇
理论方法论   148篇
综合类   1723篇
社会学   322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139篇
  2023年   547篇
  2022年   408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唯物史观,在认识和评价辛亥革命过程中先后形成以阶级革命和民族复兴为核心主题的叙事逻辑。随着时代条件和实践需求的变化,两种逻辑经历了从前者转换到后者的发展过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中国共产党确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对辛亥革命作出新的认识和评价。尽管在改革开放以后,民族复兴逻辑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绝不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抛弃了斗争精神和革命精神,坚持敢于斗争、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32.
内蒙古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核心地区,其多民族的发展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新时代随着社会变革、经济发展,各民族在经济、社会、生活等各领域中的交往、交流更加广泛而深入,民族间的文化和情感交融更加深刻,不同民族之间相互联系亲密程度前所未有。内蒙古作为具有民族团结光荣传统的模范自治区,在新时代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繁荣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打牢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3.
在历史的脉络中,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蕴含着“民族”和“民主”两个要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于通过唤醒各族民众的“人民”意识,激活“人民”的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起点,也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走向自觉的政治底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族”与“人民”产生了深刻的意义关联,自近代以来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思潮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实践被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制度优势。以“人民共同体”为政治基石,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优势,这既是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的政治逻辑,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4.
黄帝陵简介     
黄帝陵是中化民族开国祖先轩辕黄帝的陵墓.被国务院列为文物保护的第一号古葬墓.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上,史书称“桥陵”.这里山上古柏参天,山下沮水环抱.黄帝陵在桥山中部,周围古柏簇拥,有公路盘旋可通.陵高3.6米,周长48米,为圆形冢,周围砌砖,冢前有清代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书:“古轩辕黄帝桥陵”石碑一通.陵前碑亭有“桥陵龙驭”石碑,还有郭沫若同志书“黄帝陵”石碑.山下建有黄帝庙.  相似文献   
35.
《中国民族》2008,(11):23-23
“当年我参加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时,心里怀着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费孝通回忆说,“困惑我的主要问题是:汉族对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发生过什么作用和怎样去看待包含汉族和国内所有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36.
江泽民同志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继承、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给予了深刻透辟的论述,并科学地借鉴和运用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说明和解决现实实践问题。认真学习他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评价,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民族传统,进一步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正气,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颇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7.
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就蕴藏了大量关于这个问题的思想观点,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积淀的民族创新精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怎样理解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内涵呢?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同志仅仅把它界定为“变革日新”的精神。这种观点虽然正确,但是失之简单。创新不仅是结果,而且是过程,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对于中华民族创新精神,必须从创新全过程(包括结果的取得)来进行考察。据笔者思考,所谓创新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创新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是一种多因素复合整体…  相似文献   
38.
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的角度,结合古今历史事实尤其是当代老舍、陈祖芬等文学作家及其作品,论述了屈原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密切关系,说明屈原在继承刚健自强这一源于孔子的核心民族精神的同时,又着重在爱国与重德这两个层面上的有所补充和发展。因此,屈原及其作品,不仅对中国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而且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文章认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优良的民族传统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使其成为推进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精神支柱与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40.
孔子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中具有突出贡献和巨大影响的伟人。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明的重要依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依,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价值。任何民族都需要有民族精神,没有民族精神的民族,就会失去民族的自主性,失去民族独立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