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7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343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754篇
人才学   94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665篇
理论方法论   128篇
综合类   1498篇
社会学   290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539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侧重于个体性和生命性,注重感悟性和体验性,也注重在现实层面关注于对社会的教化作用,实际上是实用理性指导下的音乐。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背景下,努力发掘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理性的优良特质,对于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简单来讲服饰就是我们穿衣戴帽之物,但细思量会发现,服饰实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古至今,服饰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遮羞蔽体的实际之物;二是划分社会等级身份的象征之物;三是人们生活美学的外在表现。在全球化视野下,服饰文化融会贯通,作为"衣冠王国"的中国走在时代的交叉点,国人迷失在怪乱纷繁的时尚中,一些人又开始在传统服饰中寻找民族认同,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一次次的"复兴"热潮讲述着中国人在民族服饰上的想象共同体。  相似文献   
63.
灾难深重的民族如何才能结束殖民统治、迎来解放获得自由?如何才能不再受外人的凌辱而挺起胸膛与其他民族手挽手齐头并进?何日才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获得自己的尊严?  相似文献   
64.
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纪念日。今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习总书记在接见焦裕禄同志家属时说:"焦裕禄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希望通过弘扬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65.
[摘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的修筑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空间结构来看,作为文化梯度的地理标志,长城是异质民族文化的分界,它诠释着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多元性的特征,并制约着其空间分布的基本格局。从时间顺序来看,长城促进了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发展,对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统一体的形成意义重大。通过历史上长城的反复修筑,中华大地上各民族的文化实现了分、合、发展的螺旋式演进,形成了中华文化多元性、兼容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中华文化数千年来能不断地发展并一脉相承,也使中华文化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从民族文化地理的角度切入,以中国长城和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空间格局为佐证,从更宏观的领域论证长城对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6.
新政新知     
《社区》2014,(28):6-7
◇民政部公布300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为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日前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相似文献   
67.
中国不好战,因为时间仍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资本,中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需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来支撑国内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实现中国硬实力上的真正崛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物质基础。但同时,中国也不畏战,中国有足够的信念和决心在国家尊严与领土受到实质挑战的时候予以坚定的还击。  相似文献   
68.
"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符号的确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构建的新起点,也是中国传统民族观念摆脱"夷夏之辨",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九·一八"后,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则更注重与时代现实相结合,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还是多个"的大讨论将中华民族的国族建构进程升华至新的理论高度。重新解读傅斯年关于"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大民族观,追本溯源,对于我们了解那场讨论,理清思想脉络,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9.
《领导决策信息》2011,(12):66-67
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深化内地与港澳经贸合作.推进海峡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0.
梁衡 《社区》2013,(14):11-11
从古至今,影响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排了一下有十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