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69篇
  免费   675篇
  国内免费   187篇
管理学   2702篇
劳动科学   201篇
民族学   753篇
人才学   726篇
人口学   159篇
丛书文集   8834篇
理论方法论   1471篇
综合类   16338篇
社会学   2823篇
统计学   324篇
  2024年   191篇
  2023年   834篇
  2022年   644篇
  2021年   765篇
  2020年   598篇
  2019年   578篇
  2018年   291篇
  2017年   550篇
  2016年   585篇
  2015年   899篇
  2014年   2226篇
  2013年   1828篇
  2012年   2099篇
  2011年   2301篇
  2010年   2162篇
  2009年   2127篇
  2008年   2864篇
  2007年   1982篇
  2006年   1728篇
  2005年   1677篇
  2004年   1720篇
  2003年   1531篇
  2002年   1200篇
  2001年   1006篇
  2000年   748篇
  1999年   370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现存的缺陷入手,通过国内外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简单对比,分析了我国此制度在主、客体范围和金额确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从康德美学在其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出发 ,简要地探讨了康德美学的主体性以及与此紧密相联的关于天才问题的论述 ,并在自然合乎人这一康德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思想基础上透视了这些问题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53.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文学接受理论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现代的接受理论在探求文学文本意义上有着两种决然相反的思路一是对作者之本意的执着的探求,一是对读者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张扬,这两种理论都有片面性.由此提出了建立当代文学文本解读学的理论构想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适当借鉴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合理的有价值的成果,加以整合,从而形成具有较大包容性与科学性的文学文本解读理论,即注重历史视野与美学视野的融合.  相似文献   
54.
以《荷塘月色》的英译文对原文中单个词语的翻译为例,阐释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夫妇的翻译美学思想:要以忠实的翻译“信”于原文的意思、原文的历史文化;翻译作品可以多一点异国情调,因为翻译毕竟是翻译。这一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精通原文的精神内涵,精通原语和译语的历史文化才能译出千古传诵的译文。  相似文献   
55.
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其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始终追求艺术形式的创新.作为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倾向的代表人物,乔伊斯在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大胆突破传统,以强烈的文学实验精神将其创作理论应用到实际创作中.以时间、意识和技巧为创作中心,生动展示了主人公斯蒂芬·迪达勒斯的现代精神气质.本文以其代表作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为实例,旨在从两个方面展示乔伊斯的文学实验精神,即乔伊斯美学理论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以及其现代主义创作技巧在体现小说整体布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经济和文化一体化的趋势也日益加快。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成为企业创新、市场开拓、品牌占领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已真正成为企业潜在的资源。企业文化建设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长期实践中  相似文献   
57.
《考工记》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科技专著,对它的初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本的考订注释和资料确证上,美学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未成系统和规模,其研究定位也未形成共识;从其时代背景和“工”的文字学考据出发,笔者认为其美学研究定位应是:以“礼”为规定的器物制造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又是通过何种方式,使“礼”自然而然地为人们的情感和精神所接受,所愉悦,成为价值观、宇宙观、审美观的显现,成为有“意味”的器物的。  相似文献   
58.
历来人们认为 ,关汉卿的作品是对被压迫者的生活及斗争的反映 ,这种说法实际上也许既不客观也不全面。通过对关汉卿作品中人物的行为及与人物相关的时代进行具体的分析 ,可以发现关汉卿的作品更多的是对人的价值的评判 ,是对理想人物的塑造而不是对现实人的反映 ,关汉卿演义出的时代理想人物的精神是斗争 ,素质是智慧。  相似文献   
59.
孙东海 《决策》2005,(5):1-1
4月底,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刚刚结束;7月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又将来临。两起在亚非乃至国际关系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在相隔不到一百天之内先后迎来庆典,从时间上看,这是一种巧合,但事件本身所折射出的和平精神却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60.
《决策导刊》2005,(2):38-39
2004年,重庆市爱国卫生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爱卫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重庆市爱国卫生条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各项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