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1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55篇
管理学   228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261篇
人才学   11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746篇
理论方法论   348篇
综合类   5394篇
社会学   559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25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05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564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566篇
  2009年   522篇
  2008年   699篇
  2007年   594篇
  2006年   467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316篇
  2002年   374篇
  2001年   290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21.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美学是围绕“美是上帝的名字”展开的。其中通过三位一体、创世、道成肉身、救赎和永生等基本教义的讨论,深刻揭示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爱、与信、望的关系,认识、意志、情感的关系,以及从对事物的美的欣赏到静观上帝--美本身的心路历程,不仅充分反映了中世纪人们的审美理想,也概括了人类某些共同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22.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进入21世纪的今天,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价值和和积极意义。本文认为,孝道文化构成了中国社会独特的伦理文化,长期以来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今天的中国人,包括世界华人仍具有强大的影响魅力,但是,由于传统孝道文化的复杂性、多元性,其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现代社会对传统孝道文化应是判断地继承,而且,更重要是取传统孝道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重建起一种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23.
文气说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以气论文的文气说则是我国古代文论的一个悠久传统。然而,由于历史的沉积,气论的源头及其向文坛转化、运用的流程已模糊难辨,本文旨在透过依稀的历史帷摹,对气论的产生、与文坛的结合和发展的流程,以及文气说的美学意蕴,进行初步的考论,力图展示这一古老学说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从旅游景观的特征入手,分析论述了自然旅游景观的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嗅觉美、巧合美,人文旅游景观的造型美、协调美、风情美、意境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25.
翻译中心智距离存在的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难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难的原因有多种,涉及许多内在和外在诸因素,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成因是译者与原作者之间客观地存在着“心智距离”,即译者在语际传译过程中,受自身诸种内在因素的制约,不可能真正地深入到原作者的内心中去,与原作者同思维、共呼吸,与原作者的意旨彻底复合。当代西方流行的接受美学理论为这一现象作了很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26.
在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时,突破了这一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二维论”的认识局限,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既由马克思主义提供理论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丰富养料,又借鉴了西方进步文化合理要素的“三维论”。比较系统地梳理了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进步文化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直接和间接相关的系列思想理论,从而回答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何而来、为何如此等重大问题,使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27.
28.
29.
30.
风景审美在西方风景园林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影响。17—18世纪的欧洲风景画传统和如画美学建立起风景美学的可识别性特征。18—19世纪出现了基于风景审美及空间组织需要而建造的风景建筑。风景建筑追求精神愉悦,强调象征性、叙事性和表现力。20世纪现代公园的出现以及公共利益下的政治导向促成了风景建筑的功能性转向,使其成为游憩设施和便利建筑。从风景、风景园到现代公园的发展,不断丰富着风景建筑内涵,拓展其外延,并推动着风景建筑的角色转换。当代的风景建筑不再仅仅是映射历史的文化容器,在意识层面建筑已经成为风景,兼容自然与人文、乡村与城市,引导着社区建设、社会活动及社会文化建设。基于风景美学视角的再思考能够让自然风景延续其自然美的吸引力,让建筑在与风景互益的前提下探索当代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