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1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94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明人李开先所著的《闲居集》对明代中后期士农阶层的城乡认知及社会状况都有所记录,对研究明代中后期的城乡关系大有帮助。李开先罢官归家后,长期城居,虽然他时常表达出对城市喧闹、忙碌生活的不满和对乡居生活的向往,但始终将乡居生活作为城居生活的补充。《村女谣》中的红娥女,则直接表达对乡居生活的不满。李开先的城居与红娥女的抱怨,都反映出时人对城乡差异的认知。这一认知的形成,则与嘉靖朝社会治安恶化与赋役不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后期“以法治腐”的背后有其特定的社会生活场景和价值观念。文化决定了人们对腐败的认识与法律对腐败的界定是不统一的,从而造成法律对“黑色腐败”的惩治无力和对“白色腐败”的无从惩治。唯有通过文化自觉,培养国民的民主与权利意识,改变其“群体无意识”,才能为反腐创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3.
中后期,地主与佃农之争诉不断加剧。除了租佃契约之内在缺陷,生态恶化、经济状况萧条、地主与佃农经济恶化、市场混乱等外部环境是租佃争诉加剧的外因。  相似文献   
14.
明代中后期的小说创作,无论是白话小说还是文言小说,其发展轨迹大体可以表述为由演义历史、假托前代到逐渐贴近现实再到直面现实的时事类纪实小说的转向。而打破传统小说观念,开创明代小说创作直接反映现实的长篇世情小说《金瓶梅》最终完成了这种转型,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小说,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明代徽州人,曾任兵部左侍郎的汪道昆,急流勇退,闲居林下,著《太函集》传世。安徽黄山书社于2004年版行。《太函集》对于徽学研究和明代经济史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而且对明代中后期官场腐败状况,针砣时弊,秉笔直书,抒发己见,诚心直道,毫不客气。道昆心语,深究细辨,蕴意无穷,今朝乃能印证。苟洞。狗眼看“明”事。洞悉今世情。天都草民摘天都外臣之良言,共赏品味。  相似文献   
16.
本期导读     
  相似文献   
17.
中后期话本小说文体全面突破了传统文体规范,出现了篇章体制与叙事模式笔记小说化等文体变异现象。这种文体变异与话本小说文体观念的极端片面文人化发展直接相关,实质上是以笔记体的文体宗旨、叙事精神改造话本小说原有文体传统的结果。话本小说文体变异是创作走向衰亡的产物,而文体变异又反过来加速了创作的衰亡。  相似文献   
18.
宋理宗时的守边重臣李曾伯在江淮战区出任两淮阃帅四年之久,这期间,他组织修缮了三座城池,都在宋蒙战争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李曾伯的仕宦经历,尤其是他在两淮地区的举措,也反映出南宋中后期三大战区军事防御体系建设,尤其是江淮战区军政建设的一些特点,即军事指挥系统方面的文臣统兵体制恢复和加强;军事防御体系建设方面的重视城防工事;战略战术方面的定点防御,放弃野战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流思想的地位,重义轻利、重本抑末等价值观是儒家思想的根本。而到了明代中期,封建农业经济内部孕育出了与母体相矛盾的商品经济,并逐渐繁荣起来。商业和手工业的成果和利润刺激了一向受贫困压抑的社会下层民众,他们中的一些人尝试着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价值观念也在向重利、重商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后期的书斋意象不仅出现在诗文记载、物质文化方面,而且在卷轴画和版画中多有涉及。尤其是明代以沈周、文徵明、杜琼等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似乎十分热衷于以文人书斋别业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是为友人或是受人之托所作,一方面是文人之间交游往来的例证,另一方面也可被视作某种内在精神的反映。本文旨在通过明代中叶以后广泛出现的书斋画,揭示书斋意象的虚实涵义,解读明代图像在建构书斋意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