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169篇
社会学   85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91.
《老人世界》2013,(2):F0002-F0002
李善杰,号玉兰堂主。现为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相似文献   
392.
"与大师面对面交流,本身就是一种美妙的体验."这是一位来自四川某知名企业的高层经理人,参加了2005年度四川经济管理学院与美国英语学会举办的"对话世界权威,领略体验经济"高端论坛后,所发出的感慨.  相似文献   
393.
正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11月,是中央民族大学基于中国经济崛起、转变发展方式、繁荣民族文化、建设政治文明和推动学术创新转型的需求,为拓宽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深化国外民族和社会文化研究而创建的院级教学科研实体机构。自成立以来,本中心继承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的深厚学术积淀,大力拓展世界民族和国外社会文化研究,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成为国内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海外研究的重镇。2014年,本中心被评为国家  相似文献   
394.
剑钧 《中华魂》2014,(6):52-55
正一位军人,又集书法家与诗人于一身,让我从中读出一种不同凡响的韵味。我们的交谈从书法开端,由诗词引申,以军旅生涯收尾。我从他洋洋洒洒的谈吐中,既看到了文人的风骨,又看到了军人的气质;我从他气势如虹的书法和诗词中,既看到了文人的豪放,又看到了军人的魂魄……  相似文献   
395.
尹文子在中国名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虽然后人在其学术流派归属问题上有所争议,但是冠之以名家身份当无可非议。尹文子名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形名有别、形以定名、名实互检、以名定事、名实相符、名正则分定等方面,同时又与现代语言符号学之间存在着某种契合之处。毋庸置疑,尹文子的名学思想对名家理论体系的构成、内涵的丰富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在战国时期"名辩"思潮中形成自身独立而有特色的景致。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尹文子名学的地位和价值,避免其遭受西方逻辑学的遮敝,从而令其光芒不灭。  相似文献   
396.
长江大学"致远计划"名家讲坛,本着"培育优良的校园精神,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感受高尚的人格魅力,提高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宗旨,广邀天下名士,传播人文精神,启迪学生心智,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地方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之路。  相似文献   
397.
张茂泽 《人文杂志》2006,(4):104-109
先秦"名"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以孔子、老子、邓析,惠施、公孙龙、尹文和《墨经》,荀子和韩非为其代表,"正名"是先秦"名"学各个发展阶段的中心线索.就"名"论而言,先秦"名"学有"名之必可言"(孔子)、"无言"(老子)和"名"抽象而与现实世界无关(邓析)三派;对名与实的关系的看法,则有名实无关(以邓析、惠施、公孙龙为代表)、名实有关(包括孔子以"名"正实;墨子及《墨经》以实正名;《尹文子》名实互正)这两大派;就"辞"论而言,也有"辞达"(孔子)、"不言"(老子)、正面"辞"论(《墨经》)三派;就"辩"论而言,则有"不得已"派(孟子)、"不辩"或"大辩"派(庄子)、"察辩"派(《墨经》)三派.先秦"名"学派别众多,即使在纯粹"名"学内部,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体系,制约了它们对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8.
近百年来中国书画风靡全球,一方面它代表着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实力日益强盛的象征。在历代中国书画中齐白石作品已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硬通货”。以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收藏的齐白石作品为例,从藏品来源到馆方对其进行的一系列保存、修复、展览、研究、教育等活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书画在海外传播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