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3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47篇
管理学   1425篇
劳动科学   43篇
民族学   237篇
人才学   195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3269篇
理论方法论   389篇
综合类   4572篇
社会学   567篇
统计学   110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486篇
  2021年   775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660篇
  2011年   1272篇
  2010年   437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576篇
  2004年   621篇
  2003年   702篇
  2002年   568篇
  2001年   668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311.
312.
313.
中国共产党以政党名义与东南亚的政党、政要建立了有别于传统外交联系的交往关系,这一跨国交往的政党路径构成了中国—东盟关系的重要部分。2013年至2021年间,中国共产党与东南亚交往对象间至少开展了489次高层次交往活动。东南亚各国的执政党精英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交往对象,但视乎具体情势,中国共产党与一些国家的非执政党精英亦有频繁交往。交往活动可以分为日常联络和知识交流两类,后者频次所占比例接近总数的一半。中国共产党对东南亚交往产生了建构正面认知、促进政策沟通、传播治理知识等政治效应,其正面作用的彰显有赖于交往对象能动性的发挥。中国共产党对东南亚交往呈现出议题拓展、制度化和多边化等三种互动而有张力的趋势,以政党为基础的新型跨国治理网络或正浮现。  相似文献   
314.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后五四时代崛起,与社会科学思潮相伴而生、交相为用是重要原因。出身新文化运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社会科学,反对“学术独立”、“科学救国”等学术思潮,主张依据社会科学进行社会改造。在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的领导下,各地纷纷设立具有公开形式的社会科学研究会等组织。这些组织与《中国青年》等舆论平台紧密互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进而影响大批青年走向共产党、参加革命。由此,后五四时代的社会科学服务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315.
为中华民族找到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现代化之路,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根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的不同具体实际,先后确立并实施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四个现代化"发展目标、"三步走"战略、新时代"...  相似文献   
316.
政党是现代化本身的历史性产物,而政党又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组织动员、发展稳定、利益协调、价值导引等重要作用。中国传统社会体制崩解逻辑是理解近代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关键,而近代中国追求现代化屡遭失败就在于缺乏坚强韧性的组织力量,这就呼唤着在中国场域中的先进政党出现。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自觉地担负起探索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持续不断地寻找和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现代化之路,充分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之“能”,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主体性。  相似文献   
317.
民族语言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是党的一项重要的民族政策。我党从建党初期开始提出民族语言文字平等的政策 ,并在后来的 70多年时间不断发展和完善了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相似文献   
318.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探求的重大课题。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确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发展观,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比较系统的民族发展观。回答并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发展以及发展的实质、发展的道路、发展的途径等一系列问题,成功地解决了我国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现实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民族发展观,并赋予其更深刻的内涵,将之提高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邓小平的民族发展观,对于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19.
本文以海外学术数据库为研究基准,通过Web of Science检索,检索时间为2000年至2022年,文章类型不限,筛选出66篇可用SSCI文献,结合文献主要观点,分析海外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认知划分、集中热点讨论,肯定正面评价、思考意见分歧、驳斥偏颇观点、借鉴中立论点。一是乐观派肯定中共治理、改革成就,中立者对中共发展持观望态度,悲观派则带有负面情绪看待一切;二是要理性看待党员干部人事管理,正确评价党员优势、入党动机、干部选拔;三是反腐败斗争的胜利盘活了社会活力赢得了群众信赖,也体现中国制度、文化的特殊性与优越性;四是中国共产党是社会的稳定器,坚定的群众基础展现了治理结构的稳定性;五是中共大胆改革、创新治理模式,不仅改善了国内生活环境,也为海外国家治理模式提供借鉴;六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的领导力与凝聚力。  相似文献   
3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