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46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43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75篇
理论方法论   75篇
综合类   1262篇
社会学   113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81.
熊国华 《云梦学刊》2012,33(1):1-F0002
2011年12月24日至25日,由谭五昌、陈旭光、李遇春、柳忠秧等国内新锐批评家与学者联合发起,由中国新文学学会、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争鸣》杂志社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2011年度)于广州市举行。  相似文献   
82.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或出于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或从内心仰慕先进的文学艺术,积极接受各族尤其是汉族的文艺成果,在儒学、文学、玄佛等艺术审美层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十六国各族在与其他民族艺术审美的交流、碰撞和融合中,逐步完成了其文艺接受的历程。  相似文献   
83.
触动我了解法捷耶夫的命运,缘起于唐达成的一番话。  相似文献   
84.
场景化生产构成新媒介文艺一种特殊性的审美意义生产机制。当代艺术对自身的反思和对交互性的追求、数字新媒介革命等多种因素合力造就出新媒介文艺场景。新媒介文艺场景由各种载体和技术媒介、文艺信息、参与者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新媒介文艺场景化生产即参与者与媒介互动,以整合了传统生产、传播、接受各环节的交互方式生产文艺信息。新媒介文艺场景化生产的形成具体展开为文艺活动场景化及文本、时间、空间、参与者等要素的场景化过程。新媒介艺术场景化生产分为单感官式交互生产、多感官式交互生产和全身心式交互生产三大基本生产形态,每种生产形态所依托的场景不同,体现出的生产特点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5.
在经济运行商品化、电子传媒信息化的时代,文艺以其鲜活的生命力突破了固有的"象牙塔"的束缚而将多维的触角伸向了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空间,以其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灵活性构成了多元化并置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86.
吴中杰,原名吴中极,文艺理论家,浙江临海人,1936年生.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从事文艺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7.
王小平 《天府新论》2009,(5):F0003-F0003
当文艺作品成为高品时,它也要遵循商品经济的法则.政治经济学原理认为,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相似文献   
8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的<台湾文艺>、<笠诗刊>等系列文艺期刊,刊登过大量的台湾乡土文学作品,培养了一大批乡土文学的"中坚力量",显示了乡土文艺思潮与台湾文艺期刊在台湾文化场域的共谋关系.乡土文学的出现改变了当时充斥在台湾文坛的浮夸之风,恢复了台湾本身原有的新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89.
河北省定州市是人口超百万的县级市,市委、市政府连续30年高度重视“两种生产”协调发展,坚决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定州市成立人口文化促进会后,在全市农村创建人口文化大院、群众文艺宣传队,弘扬先进人口文化,广泛开展群众性人口文化活动,将倡导男到女家落户融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转变,4.52万名女婿上门落户,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连续12年稳定在105左右。  相似文献   
90.
在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作为大众媒介的报纸、杂志、书籍等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公共舆论空间。《大公报》是中国现代一份富有影响力的报纸,其20世纪30年代的《文艺》副刊充分发挥了公共舆论空间的多重功能,对现代文学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公报·文艺》深度介入到当时的文学领域,在文学思潮和文学论争、文学评奖机制的制定和文学审美标准的倡导以及具体的文学批评活动中都无一例外地显示了自己强大的力量。这在实质上是中国现代自由知识分子利用公共舆论空间实现自己文学理想的一次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