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3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2篇
社会学   4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秦哥夹馍"位于美国纽约皇后区的华人聚居区埃尔姆赫斯特一条小商业街上,主营肉夹馍。店面不大,干净整洁,一个篆书的"秦"字作为商标格外惹眼。一个肉夹馍的价格是2.6美元,这在高物价的纽约称得上是物美价廉。凭借着好味道、专业管理和热情服务,开店不久,店里客人已是络绎不绝。光顾的客人60%是华裔。经过口口相传,目前顾客的范围不断扩大,小店既收到来  相似文献   
12.
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言和思维上的极大差异,翻译实践与对外交流中屡见不合规范、不知所云的"中式英语"。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就主要探讨语言、思维、文化之间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试图以这一学说为理论基础,分析"中式英语"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关于对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林学强 《职业》2016,(33):88-89
中式烹调中,刀工美化技术非常重要,是专业厨师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之一,而花刀工艺型更是关系到菜肴的视觉和味觉质量,影响着菜肴的口感和形体美.良好规范的花刀工艺型有利于中式烹调艺术化的发展.本文概述了中式烹调中花刀工艺型的种类,阐述了花刀工艺型的基本要领和注意事项,以期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4.
刘海玥 《国际公关》2023,(22):43-45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贸交流越来越频繁,商务谈判成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在进行国际商务谈判时,提高谈判力有助于使我方处于有利地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必要以国际商务谈判为中心,建设中国式的谈判力。本文通过对企业间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进行剖析,探索中国式商务谈判力建设的策略,以期为民族跨国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顾城研究长期笼罩在学界对“朦胧诗人”“童话诗人”诸多惯性评价中,其后期作品走出了集体经验对个人的统摄阴影,其对历史经验与文化记忆的怀想、反思与超验,表现出深刻的“中式文人”的古典内涵与人文主义精神。其诗歌体现了移情美学中“物我合一”的浪漫主义怀想,寄托了诗人济世情怀下“昼梦者”的人文主义理想,暗含了中式文人“隐居”情结中返璞归真的理趣赓续。顾城现代诗中“中式文人气质”作为一种审美策略或文化策略,是民族历史经验与群体文化心理定势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穆波 《劳动世界》2017,(35):18-19
中等烹饪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菜肴制作更是烹饪专业教学的主干.菜肴创新则具有规律性,也必有它的合理性:构思巧、立意高、形式新、营养全.当然,创新灵感来自于厚积薄发,菜肴创新不是简单将菜肴神秘化,而是要遵循菜肴本质的规律.本文主要从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探究中式热菜制作过程中如何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会计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以及民族工商业趋于破产的现状,当时会计学界围绕中式会计如何改进展开了讨论,产生了改良中式簿记派与西式簿记改革派之间的学术争鸣,最终形成两种企业会计制度长期并存的局面.文章主要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和新制度经济学探讨两者长期并存的原因,认为这源于不同规模企业的理性选择和会计制度的缓慢变迁.同时,文中也从社会角度探讨了两种制度长期并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geliable(给力的)”是新兴的“中式英语”词汇。“中式英语”的构词法包括新造词、拼缀法、嵌入法、合成法和词缀法。经济社会的发展、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网络等现代媒体的传播和社会的认同是“中式英语’’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式英语”具有生动贴切、联想丰富、简练明确、通俗易懂的语义特点。以geliable(给力的)为代表的部分“中式英语”具有“走下网络,融入社会”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RP(Received Pronunciation)为发音参照体系,以语言负迁移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普莱特(Platt)等人对英语元音发音的观点,对中式英语元音发音的特征进行了讨论和例证。研究表明,中式英语和RP在元音上的区别主要集中在CV1、CV3、CV4、CV5、CV6、CV8等6个基本元音上。在中式英语中它们分别被处理为[i·],[e·]或[蘧],[e·],[ɑ>?·>蘧],[o·]或[蘧]和[y>?·>拊]。  相似文献   
20.
城市定位的本土化回归与创新:"找回失去100年的自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20世纪的100年中,中国城市的发展没有能够创造出本土化的城市形态空间和相关理论模式.即使在当代中国城市建设的实践中,仍存在着一种城市形态"本土虚无化"的倾向,城市在短视的认知中发展,在政绩的显性化中丧失传统、个性和本土化样态."中式后都市主义"即是倡导城市发展中自然属性和历史人文要素的"复兴",导引自然原生态要素"入城",建构"感恩自然文化要素",创造"田园型适度紧缩的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