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4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11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冯存万 《国际论坛》2020,(1):41-54,157
21世纪以来的全球治理体系面临着复杂的结构性变化,全球议题的类型谱系扩散且严峻程度走高,全球治理局部实践模式及层级趋于弱化,部分主要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及意愿发生逆转并引发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公共产品的需求转向,这些变化将在根本上重新塑造国际关系及大国外交。作为引领全球化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行为体,中国与欧盟的内部发展及外部关系均面临着转型与调整的客观需求。全球治理变化对于中国与欧盟而言具有多重影响,它既是推动中国与欧盟开展政策调整的外部动力,也是构建新型双边关系的重要契机。作为当今世界至关重要的两大力量,中国与欧盟需要全面认知全球治理变化的深刻内涵,并在探索发掘其中机遇的同时构建持续而稳定的中欧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的接触与融合,可以实现中欧全球治理战略的复合对接、强化中欧双边关系的战略自主、深化传统及新型领域的战略合作,并为全球治理贡献必要且关键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32.
2019年5月《中国经济学人》杂志围绕中欧班列对“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欧亚国际贸易发展、跨境电商发展以及我国产业升级四个方面的影响对经济学人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经济学人认为:首先,中欧班列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形成良好互促关系,但沿线国家间安全信任度低是制约这种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中欧班列对我国(尤其是大西北地区)国际贸易总量有净增长效应,利于改善中欧贸易失衡,但这也面临通关效率低下及由欧洲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所导致的回程率低等问题的困扰;再次,运输成本低廉的中欧班列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其运输时间较长影响了其促进作用的发挥;最后,中欧班列虽然能够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促进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但也存在对高技术产业带动作用小及由班列恶性竞争对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挤出等问题。  相似文献   
33.
本文回顾了中国内陆开放的实践,并运用31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了内陆开放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1)中欧班列开启了中国内陆开放实践起点,2011—2016年,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160%,有效改善了中国内陆地区参与国际贸易的运输条件。(2)内陆开放将内陆地区变成开放前沿,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这一结论能够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3)内陆开放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通过成本效应和结构调整效应两种机制实现。中国内陆开放的有效实践为其他内陆国家和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4.
自2013年11月中国欧盟双方领导人共同宣布将积极探讨开展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以来,中欧学者已开始了相关研究。基于GTAP模型,本文侧重研究其产业效应。通过中国与欧盟的贸易现状分析,以及中欧间贸易互补性指数测算,本文确定了中欧间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并基于GTAP模型,具体模拟分析了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的经济效应。结果显示,自贸区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等产业的积极效应显著,而对机械及运输设备等比较劣势产业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基于此,本文从谈判磋商、产业政策等视角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5.
36.
国际运输通道与中国进出口增长——来自中欧班列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学仁  张越 《管理世界》2021,37(4):52-63,97
中欧班列是运行于欧亚大陆上的陆路贸易新通道和跨国货运合作新机制。在中国建设贸易强国和扩大向西开放背景下,中欧班列为研究国际运输通道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提供了合适的准自然实验样本。本文利用2004~2017年中国城市层面的贸易数据、中欧班列数据等,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识别了中欧班列开通的贸易增长效应。结果发现,相较于未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开通城市的出口和进口均显著增长;补贴激励是中欧班列贸易增长效应的中间机制,并主要通过铁路、公路和水路的物流规模增长实现传导作用;在没有班列补贴情况下,班列开行数量增加仍可促进开通城市进出口增长;市场引力对开通城市进出口增长有显著传导作用;中西部城市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开通中欧班列的进出口增长效应显著更大。本研究为我国推进中欧班列发展和建设国际运输通道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7.
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支撑中欧国际贸易最重要的国际物流通道。随着中欧班列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在其市场化运营中显露出集货时间过长、班列开行线路相似、班列间货源争夺激烈且无序竞争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中欧班列市场化运营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以地方铁路局集团公司、中欧班列开行城市和国际货代企业为主体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国际货代企业进行中欧班列运营模式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利益关系,进而讨论三方博弈主体的博弈行为及其演化策略,研究发现:社会效益是地方铁路局集团公司运营决策选择的正向影响因素;激励和集货距离是中欧班列开行城市运营决策选择的正向影响因素;折扣力度是国际货代企业运营决策选择的正向影响因素,而集货时间和货物单位时间价值是国际货代企业运营决策选择的负向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对中欧班列市场化运营决策的三方演化博弈分析对应提出推动中欧班列市场化可持续运营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38.
针对中欧班列货物的集散和其他区域进出口贸易的相关问题,基于空间视角,采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计算各个中欧班列始发城市的物流联系强度,根据各个城市的空间物流联系强度、物流质量值以及最大引力线对区域内的节点城市进行等级划分,确定区域内中心城市,并利用断裂点理论结合ArcGIS10.0确定中欧班列始发城市和中心城市的物流辐射范围。研究表明,中欧班列始发城市物流联系方向为南方沿海城市朝内陆延伸,武汉、郑州、合肥等内陆中心城市物流方向朝四周发散,南方沿海城市的联系总量在物流联系强度总量中较大;中欧班列始发城市物流发展水平不均衡,一级和二级城市物流发展水平较高;同时物流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差异,东部和中部城市物流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城市物流发展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提出了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发挥核心物流节点优势、充分利用物流联系网络和提升运输服务质量以减少空间分布不均匀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9.
继中欧高级别经贸对话和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机制之后,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被视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第三支柱。本文通过回顾中欧关系历史,描述中欧关系面临的现实困境,分析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形成背景,并从文化外交的视角对欧中教育交流的传统和中国对欧人文对话交流的使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0.
王莉 《学术探索》2013,(4):34-39
中国与欧盟拥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这使得中欧双方都把对方视为重要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也保持着良好势头。但在欧盟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发展中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摩擦和问题,对此中欧双方都需要进行调整,在寻求化解双方矛盾中能够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对中欧经贸关系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分别从中国和欧盟两个角度的利益诉求着眼,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