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3篇
人才学   3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71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1017篇
社会学   155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通过对唐代商妇诗的考察可见:唐代诗人笔下的商人大多是轻易别离、薄情寡义的形象,这反映了唐代诗人对商人的鄙薄心态。这种鄙薄心态的产生与士商地位的差异、士商社会形象的反差及诗人与商妇失意心态的共鸣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
93.
蔡登山 《社区》2009,(23):15-15
关于眼睛,有人说它是灵魂之窗,有人说它是秘密的锁孔。从它那儿。可以窥探内心,恋人对望着的含情目;船妇面对茫茫大海的,却是望穿秋水的倦眼;还有那说谎的眼睛、渴望的眼睛、哀求的眼睛、宽恕的眼睛……  相似文献   
94.
王卫国 《晋阳学刊》2009,(3):128-129
闻一多一度认为诗人济慈就是诗歌的化身,闻一多仰慕济慈一尘不染的诗人品格,沉醉济慈写在水上般的诗句,羡慕济慈与天地万物通灵对话的诗歌灵感,欣赏济慈穰丽繁缛的诗风。闻一多在自己的诗歌评论文章中,每每把济慈的诗歌诗句作为对比判断诗歌诗句艺术水平的标准,以济慈提倡的诗歌美学的最高原则来评判诗歌的美学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5.
雪花的重量     
白桦 《中外书摘》2009,(12):57-57
自古以来,我国的诗人墨客对于冬日的雪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示过特别的钟爱,几乎都寄托过至美至善的想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用这首短短的五言诗描绘出一幅千古不朽的图画。  相似文献   
96.
王勃醉酒作诗 王勃出身书香之家,少时便有神童之誉。《旧唐书》本传称他:“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相似文献   
97.
学界一般认为江湖诗人作为一个群体或流派出现于南宋后期,因而往往从南宋后期的历史环境入手,探讨江湖诗人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事实上,由于南渡之后的社会流动、中兴时期的科举积弊、盛世背后的冗官充塞、底层士人的求仕之途等因素,南宋中兴时期已有一批重要的江湖诗人活跃于文坛,并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因此关于南宋江湖诗人及其文学创作的历史风貌、时代内涵、文学史地位等问题,还需突破南宋后期这一时间界域,放到更为深远的历史时空中进行新的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98.
李惠 《百姓生活》2011,(10):20-20
82岁时,诗人陆放翁写过一组《戏遣老怀》,一共5首,他特意写自己已是“年垂丸十时”,亦即垂垂老矣。其中有这样两联:“狂放泥酒都忘老,厚价收书不似贫”;“花前骑竹强名马,阶下埋盆便作池”。现在读来,令人心生感慨。  相似文献   
99.
诗人的爱情     
莫小米 《可乐》2010,(3):57-57
他是一个真诗人,不仅写诗,生活也追求诗意。任人炒股炒房发财破产,他从来不为所动,守着一本地方文学刊物,靠不多的工资和不多的稿酬生活。在没遇上那个“美丽的、诗意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孩之前,他也无意恋爱结婚,都奔四十了,仍单身。  相似文献   
100.
<论诗术>是现存亚里士多德讲课稿中最难释读的文本,晦涩到难以理解的地步.绎读<论诗术>第2、3章,可知它讨论的不是如今所谓的美学问题,而是政治哲学问题:亚里士多德从如何作诗的角度来解释人的生活方式有德性高低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