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北狼 《决策》2012,(10):95
2010年9月的妫川小城秋色宜人,我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的时候,一种前所未有的酣畅深入骨髓。我在十天内写下了中篇小说《小权力》,这个最快的写作记录使我觉得自己作家的头衔有了点儿专业的意味。第二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我在办公室里接到了《北京文学》杨晓升主编的电话。他的话极其凝炼:小说不错,准备留用;不过,你得慢慢等。他还建议题目改一下,《竞聘》更好些。我诚恳地接受了杨老师的意见。今年夏天,《北京文学》(第7期)刊发了这篇小说。  相似文献   
43.
杨年保 《云梦学刊》2009,(4):118-118
《谭谈评传》(朱平珍、余三定著)于2008年12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由乡村苦少年、军营”高玉宝”、矿山编报人、中篇小说《山道弯弯》,中短篇小说:自传性与现代特征、长篇小说:生命意识的觉醒与深化及散文与报告文学等章节构成。  相似文献   
44.
新世纪十年,中篇小说是成就最大的文体,它可谓代表了白话小说诞生以来的最高艺术成就。长篇小说因市场需求,出版的门槛越来越低,良莠不齐是其突出的特征;短篇小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不断萎缩,而中篇小说因为发表刊物并没有降低艺术质量迁就市场,多种因素决定了这个文体一直在文学高端不断发展。因此,新世纪十年中篇小说数量之多、质量之稳定,都是其他文体难以比及的。它所表达的不同阶段的理想、焦虑、矛盾、彷徨、欲望或不确定性,都密切地联系着这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心理经验。  相似文献   
45.
柏定国 《云梦学刊》2004,25(1):70-74
新中国50年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的湖南中篇小说,名篇佳构联袂而出,令人目不暇接,文苑震惊,有口皆碑,堪称湖南文学的代表。  相似文献   
46.
一种理解     
杨少衡 《决策》2012,(7):95
我在中篇小说《隐隐作痛》里描写了两个官员的一段仕途历程,这两个人的性情风格各异,其比较特殊的,也是我在作品中试图着重加以关注的,是他们背景的不同。两个主人公分别来自两个方面,一个起自底层,一个出自上层,用现在流行说法,分别属于“工二代”与“官二代”。他们俩因为某种机缘相逢,从一场公开招考开始,到彼此纠缠,循着一架云梯逐步向上,有矛盾也有帮衬,互相很难摆。末了一位不幸落马,另一位不幸右下腹隐隐作痛,日积月累,其兆不祥。  相似文献   
47.
对17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卡拉姆金《可怜的丽莎》作品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汇进行了语言分析,从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与喜爱。  相似文献   
48.
石原慎太郎在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文坛,以中篇小说《太阳的季节》(1955)获芥川文学奖。媒体和评论界某些人不吝溢美之词,称石原是“年轻一代的旗手”,是“真正战后颓废派在日本开花结果”,云云。在商业化炒作的全力打造下,他迅速红遍青年读者。这对年仅二十三岁的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也遭到主流舆论的否定,可谓贬多褒少。任何状况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石原慎太郎这种文化现象和审美心态,绝非心血来潮的一时之动,是各种社会原因造成的。人的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石原慎太郎另类题材的另类视角所以名噪是日本社会基本完成了以理性、节俭、量力为特征的传统社会向以追求享乐、纵欲、浮华为特征的消费社会转型期的产物,更是旧道德瓦解之后新道德尚未建立的写照。  相似文献   
49.
英国小说家格林的中篇小说构思精妙,享有世界声誉.他在其中篇小说《第十个人》中,运用二元对立模式,将矛盾集于主人公一身,把富与贫、生与死、善与恶、爱与恨、功与罪演绎得淋漓尽致,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0.
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在当前的底层叙事中独树一帜,他以民间化的立场来审视和评判现实社会,他对底层经验的表述,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与同情,而是充分介入到对象内部经验世界与情感世界之中,用切近底层的话语表述还原了底层生命个体的无望的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