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172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347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11.
随着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和民进党主政台湾,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已经由台湾问题演化成了台独问题。尽管布什政府经历了两次剧烈的对华政策调整,但是这一基本情势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12.
美国在中国的经济扩展,迟于欧洲各国及日本。一次大战后,美国在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强活动,以增强在中国的竞争力。中国留美学生和美国“世界主义者”对这些活动也起了促进作用。美国这些努力为30年代中美关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3.
许恩姬 《理论界》2014,(9):138-141
世界金融危机后,随着美国国际地位的下滑和中国国力快速提升,美国对中国的戒心也随之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两国间的认识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这一议题进行分析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展望意义重大。根据中美之间的相互认识与构想来看,中美两国在经济方面维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但中国和美国依然就在核心利益方面进行着相互竞争。而且可以预测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中国将以更积极的姿态,更明确的立场处理中美关系。因此,中国对于核心利益的坚定态度、中美间的矛盾,以及基于相互尊重的对等的中美关系,所有这些都必将让中美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本应受到严厉惩治的战败国日本却随着冷战开始后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被美国的妥协政策所庇护。美国对日妥协政策出于地缘政治中争夺及维持强权的战略考量,其中利用妥协政策为日本创造脱离战后体制束缚的机会使日本为美国国家战略所用以遏制地区内强国的战略实旨符合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经典阐述。本文从进攻性现实主义视角考察美国对日妥协政策,不仅是对长时段美国对日政策的简要回顾,更是对现阶段中美日三国关系本质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5.
我国学界对西方民主输出研究主要从四个层面展开:一是民主输出的根源,包括民主输出的文化根源、自身实力与国际环境、民主输出的理论基础;二是民主输出的历史和实质,包括民主输出的历史、民主输出的目的;三是民主输出的实践,包括民主输出的模式、民主输出的策略、民主输出的后果和民主输出的走向;四是民主输出与中美关系,包括民主输出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民主输出使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我国学界对西方民主输出的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关注美国的民主输出、多学科交叉研究等特点,并呈现出进一步研究西方民主输出与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关系、关注美国重返亚太后对中国的民主输出及西方加强对中国民主输出背景下的中国外交关系三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6.
孙国强 《学术探索》2014,(12):28-32
中日关系和朝鲜半岛局势是当前东北亚地区的两大热点议题。中日关系方面,虽然今年以来中日释放出加强经济合作的信号,两国政治交往的频率和层次也出现回升,但是钓鱼岛争端和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这两个导致中日关系恶化的症结短期内难以化解,特别是在安全领域,两国缺乏互信,摩擦不断。朝鲜半岛局势仍继续陷入“紧张-缓和-紧张”的反复模式,在经历了短暂的缓和后再次趋于紧张。从东北亚地区安全格局看,中美关系构成了这一地区安全与稳定的主轴。因此,梳理中美两国在东北亚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分歧,进而以此为基础思考中国的应对之策,对维护中国周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7.
中美之间的战略结构性矛盾,注定两国的关系,特别是合作关系,是脆弱的,而两国的博弈也注定是趋于零和的。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得两国间威胁认知进一步复杂化,这不可避免地加大了冲突危险的可能性。中国的和平发展、中美关系的乐观预期,不仅是目前官方所宣称的中国国家战略,更应成为国内相关学者自觉秉持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18.
奥巴马政府继承了小布什政府部署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政策,在完成美国本土和东欧的反导部署之后,转向亚太特别是向东北亚地区扩展。亚太反导部署已经成为美国全球导弹防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以来朝鲜核导计划的发展,特别是2016年的两次核试验促使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使得东北亚国际关系和安全局势愈加复杂和危险,也给中国的安全与外交带来严峻挑战。中国有必要冷静分析和应对,从中美关系的角度寻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9.
新中国成立前后,数千名中国学人被迫滞留在美国,形成滞美学人群体。针对这一群体,美国政府不同机构根据中美关系发展的形势,在不同阶段制定和实施了多项政策。中国抗美援朝前,中美关系尚未“尘埃落定”,美国国会和国务院为宣扬美式“民主”和“人道主义”,通过中国学生紧急援助项目对滞美学人进行资助,并鼓励其回国。中国抗美援朝后,美国开始全面遏制中国,移民局和联邦调查局纷纷阻挠、刁难并最终禁止自然科学类学人回国,同时国会也出台一系列移民法和难民法,旨在变更滞美学人政治身份。日内瓦会议前后,中美关系暂时缓和,美国国务院和移民局转而将滞美学人作为谈判筹码,胁迫新中国交换被其依法扣留的美国人。1948—1955年美国政府对中国滞美学人政策的变化,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复杂性,亦折射出美国对华教育活动的政治化倾向和美式“人道主义”的虚伪。  相似文献   
120.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向台湾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这些援助既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援助的延续,又是冷战形势下美国从遏制共产主义的全球战略出发把台湾当作特殊的反共基地的结果。美国的军援加强了国民党军队的实力,稳固了台湾当局的统治地位,因军援和军援停止后的军售而形成的美国与台湾之间的特殊关系,对中美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