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74篇 |
免费 | 96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60篇 |
劳动科学 | 52篇 |
民族学 | 94篇 |
人才学 | 172篇 |
人口学 | 8篇 |
丛书文集 | 778篇 |
理论方法论 | 444篇 |
综合类 | 1739篇 |
社会学 | 372篇 |
统计学 | 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92篇 |
2021年 | 112篇 |
2020年 | 115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181篇 |
2014年 | 412篇 |
2013年 | 211篇 |
2012年 | 241篇 |
2011年 | 274篇 |
2010年 | 287篇 |
2009年 | 275篇 |
2008年 | 283篇 |
2007年 | 217篇 |
2006年 | 197篇 |
2005年 | 207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108篇 |
2002年 | 77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3 毫秒
31.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地缘政治力量分化重组,中美俄在立场和战略上各有不同,三者间的能源博弈推动国际能源秩序深刻演变。美国和俄罗斯是此番能源博弈的主要利益攸关方,中国则是中美俄三边关系中的关键角色,并在国际能源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动荡,新一轮能源危机在世界蔓延,全球能源格局转型重塑,中国必须加快健全现代化能源供给体系,积极推进全球能源转型重塑。 相似文献
32.
黄新宪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62-68
本文探讨了日据时期台湾皇民化运动的实质和思想基础、皇民化运动的发展阶段、皇民化运动的内容构成、皇民化运动的社会危害性等。认为皇民化是帝国主义时代所特有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同化运动,随着日本的战败,这一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33.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美国高校德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本文通过对中美高校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分析与比较,借鉴了美国高校德育成功的经验与做法,以期能进一步改善我国高校德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35.
张震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Z1)
相同文化背景所蕴含的伦理动因(亦即“同质的伦理动因”)在对家族企业发展的作用中也存在着差异,尤以同处儒家家族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中日家族企业在其伦理动因上的差异最为明显。而这个差异主要又是基于中日家族制度存在的区别和对儒家家族主义的不同解读所造成,使其儒家家族主义在作为中日家族企业的伦理动因上,表现出不同的情形。在中国是以“孝为核心的家族伦理”为特征,在日本是以“忠为核心的家族伦理”为特征,从而对两国的家族企业繁衍带来不同的影响,前者往往“长不大”或“富不过三”,后者往往则反之。通过对中日家族企业伦理动因差异之辨析,有助于我们对此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36.
黄新宪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5)
本文探讨了日据时期台湾皇民化运动的实质和思想基础、皇民化运动的发展阶段、皇民化运动的内容构成、皇民化运动的社会危害性等。认为皇民化是帝国主义时代所特有的历史现象,是一种同化运动,随着日本的战败,这一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37.
孟慧英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6,(4):1-10
萨满教变迁研究遵循的是历史人类学的方法,本文努力寻找现今遗留的萨满教现象中的各种历史遗迹,分别从狐仙信仰、怀玛日祭祀、满族家祭、蒙古族白博、萨满文化遗产等几个方面说明萨满教变迁的存在,并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说明变迁出现的根据,进而在时间维度上揭示萨满教的变迁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38.
黄生秀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3):75-77
1972年 9月 ,长期处于胶着状态的中日关系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本文从体系结构、互动过程、单位属性三个层次入手对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9.
王学卫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Z1):25-28
以犯罪构成为视角,首先从多个层面解析了中日绑架罪犯罪构成的框架结构,对照并列举了中日绑架罪在法益、行为主体、实行行为和主观方面的异同.其次,针对我国刑法界有关该罪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较有争议的实行行为模式问题,作了着重的剖析与探讨.最后,为完善我国绑架罪的理论和增强司法实践的运作效率,提出了几点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40.
范建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6):50-56
本文对中国清中叶与日本宝历至文化时期诗坛的"新格调派"浓德潜与皆川淇园的诗论作了比照,强调了他们之间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