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02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42.
李攀龙具有强烈的结盟意识,其主要表现为一种自觉的主盟意识.在此意识支配下,他积极主动地聚集志同道合者,结盟立派,确立了其盟主地位.这主要是通过倡导、施行较前七子更狭隘、偏激的文学主张,以及推行更为严苛的行为规范来实现的.在加盟者的配合下,李攀龙此举引发了广泛的文学轰动效应,明代主流文风为之一变,前七子流失的文学权力,复...  相似文献   
43.
近代日本存在"恐俄"思想,但日本的对俄认识并没有停留在消极的"恐俄",而是滋生出利用俄国的实力和列强矛盾进而同俄国结盟的思想。与日俄结盟论关系密切的日俄协商论一度因日英同盟的形成而偃旗息鼓,但随着日美矛盾的增长、日英同盟对抗美国功能的减弱,日本对俄结盟论复活。日俄经过在中国东北的协调行动,1916年签订第四次日俄密约,日俄关系上升到为了共同的安全而采取军事合作的同盟层面。日俄同盟是日本第一次与本地区内国家、自己的近邻结盟。日俄同盟建立后,日本在历史上首次同时运转两个同盟。  相似文献   
44.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得到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和民族的同情与支持.抗战爆发后,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号召全世界人民用一切方法组织对中国人民的国际援助.同时,为了让中国牵制日本在远东的侵略势力,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政府,在抗战初期,依据《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从政治上、物质上和军事等方面给中国以有力支援.在战略决战时期,苏联百万大军出兵中国东北,直接参加对日作战.对加速日本的败降起了重大作用.抗战八年中,中国人民蒙受了重大牺牲,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始终牵制着日本陆军的主力,从而解除了苏联的东顾之忧.故中国的抗战也保卫了苏联,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中华民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5.
在美苏冷战日酣之际,中苏同盟的形成不仅使美国分化中苏关系的目标在短期之内变得不可能,而且使美苏在亚洲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出于冷战的考虑,美国将对华政策从属于对苏战略的需要,对台政策的改变已成为必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为其转变提供了契机,美国对台政策由此发生逆转并长期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痼疾所在。  相似文献   
46.
本文系蒋经国对1945年夏随宋子文赴苏联谈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回忆,堪作读者了解外蒙古问题的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47.
1956—1978年是当代中国第一次改革时期。苏共“二十大”是这次改革的起点,对斯大林的评价影响了这次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中苏冲突、论战使这次改革偏离了正常的航道。应该看到,中苏冲突、论战含有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双重因素,认识中苏冲突、论战不能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而应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正确评价苏联对当代中国第一次改革的影响。同时应该看到,中国第一次改革为第二次改革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相似文献   
48.
新疆中苏文化协会成立于1939年,除了中苏文化协会的支持和各分会纷纷成立的影响外,还离不开新疆当时较有利的社会环境和中共党员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努力。新疆中苏文化协会开展的工作促进了新疆各民族学者同苏联各民族学者文化艺术的交流,丰富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在近现代新疆中苏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49.
中苏友好协会是中苏关系风风雨雨的历史见证者之一.随着中苏两党从内部分歧到公开论战,中苏友好协会的功能与活动也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出现了与前一时期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机构萎缩、人员锐减、地位下降、活动减少与功能嬗变.经过痛苦而复杂的演变,到中苏大论战后期,中苏友协作为宣传苏联的组织已不复存在,作为对苏交流机构也基本上名存实亡.但是,中苏友协并没有彻底销声匿迹.即便是在此后中苏长期对峙时期,它仍然通过极其有限的、象征性的活动显示着自身的存在.  相似文献   
50.
中东铁路是沙皇俄国扩张政策的产物,也是其称霸远东的工具,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本应与帝俄时代政策彻底决裂,把中东铁路无偿归还中国,但就苏联处理中东铁路的做法来看,其力图继承沙俄在华特权的企图昭然若揭。循着中苏之间中东铁路交涉的历史轨迹,可以使我们对苏联的对华政策有一个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并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