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53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02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王楠  樊明方 《中州学刊》2006,3(2):15-18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采取了正确的对苏(俄)外交政策,使中苏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并由中苏关系平稳过渡到中俄关系。邓小平对中苏关系的改善及中俄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73.
新中国成立后 ,中苏两国迅速建立了外交关系。为了重新确立两国关系的指导原则及法律基础 ,毛泽东、周恩来先后率领代表团抵达苏联 ,就废除中苏旧约签订新约展开了会谈。这是中苏两国间举行的第一次会谈。双方经过协商 ,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贷款、贸易等一系列协定 ,对中苏两国两党关系及远东和世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结盟对国家崛起、发展的影响--以日本为例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全 《日本学刊》2006,3(3):52-64
结盟与国家崛起之间存在着联系。它对塑造国家崛起所需要的国际、国内环境有一定作用,但也可能给参与国带来危险,它可能为崛起国家所用,也可能为防范其崛起的国家所用。因此,崛起阶段的国家在加入同盟前要慎重衡量其目的及利弊得失。结盟对日本国家的崛起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也对其崛起、发展及地区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结盟对于日本的崛起以及崛起的东亚存在挑战。  相似文献   
75.
20世纪中期,苏联政府分别和国民党政府、共产党政府签订了“友好条约”,这两个条约反映出苏联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发生了由冷漠到支持到结盟的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苏联对中共政策的实质都在于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6.
网络是人类社会20世纪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它几乎影响了人们在各个领域中的活动.网络对人类政治生活的影响至关重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网络政治形态.本文以“网上政治”与“网下政治”的互动作为研究视角,在比较分析的框架中,揭示了网络政治的独特的两面性与双重性.网络政治作为现实政治的补充者、替代者和重塑者,相应地表现为参与型政治、压力型政治与权力-资本结盟型政治三种形态.网络政治独特的运作机制并没有掩盖它与现实政治的关联,尽管它在诸多层面改变了传统政治的运行过程和关系模式,但在其颠倒机制和聚合机制的背后,存在着一种隐蔽的垄断机制和操控机制.认识网络政治的独特性及其形态,有助于中国从容应对网络政治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77.
抗战时期中苏关系的一个侧面--孙科与中苏文化协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日战争期间,孙科以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大局为重,始终把握团结友邦的立场,以中苏文化协会会长和<中苏文化>杂志主编的身份全面而及时地介绍了苏联各领域的状况和中苏外交动态,通过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展览、放映影片、讲演、纪念会等,为促进两国友好邦交而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中苏文化协会和<中苏文化>杂志成了国共两党开展合作的阵地和沟通社会各界的渠道,并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宣传自己政策的园地.  相似文献   
78.
79.
日英同盟和日美同盟是20世纪日本处于重要转折期时与世界上两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两次重要的结盟。两次结盟的背景、命运不同,但是结盟的确给日本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而在不同国际体系下的两次结盟外交,实质上是英、美、日结盟国在各自国际体系下的对外战略和战略运用。  相似文献   
80.
华南学派关于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建构问题的研究,有些观点与方法在清水江流域的观察中受到了某种局限,尤其在探究家族与家族的制衡关系所呈现出的地方社会建构张力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家族之间“结盟”的“拟血缘化”聚落家族对地方社会的“有序化”显得尤其突出。潘寨“永镇村中”碑展现出清末的五个姓氏“结盟”的“拟血缘化”历程,呈现出民间信仰在地方社会建构“有序化”的一个案例。其间,我们发现地方社会秩序的建构不仅仅是乡村的“自律”与“自觉”,在其背后还存在着国家在场的“国家权力”,这不仅是地方社会建构的背景资源,更是地方社会有秩序化的文化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