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9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苏论战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论战造成了国际共运的动荡、分裂和曲折,统一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另一方面,论战打破了苏联共产党长期以来对国际共运一统天下的局面,解放了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思想,对于各国独立自主地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具有积极意义.中苏论战给国际共运造成的消极影响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之间必须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不能根据本国的经验和实践来论断和评价国际共运的是非,更不能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取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似文献   
102.
中苏论战期间毛泽东党际关系原则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苏论战期间毛泽东对党际关系原则进行了充分的论述,提出发展党际关系要遵循独立自主、平等协商、互利合作等三个原则.毛泽东之所以强调这些原则,究其原因,与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影响、维护国家利益的考量、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探索的启迪、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启示等因素密切相关.反思中苏论战期间毛泽东关于党际关系原则的思想,必须注重领袖个人关系与党际关系的差异性,正确理解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及其原则,以党际关系原则为指导构建和谐的党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3.
2 0世纪 6 0年代的中苏大论战是国际共运史上的重大事件 ,回顾这场由意识形态分歧引起的论战 ,分析由此导致国家关系破裂的原因 ,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邓小平同志关于意识形态乃至国家制度的不同不应当影响到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社会主义是一场很大的实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措施、方法、途径、体制上不搞无谓的抽象的争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是靠争论得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思想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04.
中苏文化协会是抗战前后一个颇具官方色彩的民间文化团体。长期以来,被视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战时首都重庆的重要据点。其宣传与活动,就内容而言,不仅限于一般性的中苏文化交流,且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各方面,并与当时国际国内的局势紧密相联。中苏文化协会与第三厅、文协等文化机构和团体,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共同开展抗战文化活动。通过设立中苏文艺研究会、开展系列活动和译介,中苏文化协会与重庆抗战文学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关联。  相似文献   
105.
新中国初期,为提升公派留学生的质量、使之更好地适应留苏学习和生活,中央决定在北京俄专设立留苏预备部,负责留苏学子的国内培训工作.作为一个留学预备教育机构,该部办学工作围绕培养留苏预备生展开,形成了以俄语和政治理论教育并重的课程体系,并承担了监督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为保障新中国留苏教育的顺利推行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6.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使我国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也引起了美国对华政策的逆转,不利于我国多边外交的开展,有碍于中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中国为自己的外交政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07.
1958年中苏军事合作的失败是20世纪50年代影响中苏关系的标志性事件。但若笼统地把这一军事合作的失败归因于国家主权问题,则显武断。本文认为,造成中苏军事合作失败及其中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因素有二:第一,随着中国革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中共领导人日益要求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二,由于中苏两国处于不同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地位,以及中苏两党处于历史进程的不同发展阶段,从而导致了两国对国际政治现实截然不同的理解与认识。以及中国革命哲学核心地位的确立和苏联“三和”路线的推行。表现在实践中则是自1957年以来中苏两国在内外政策上的分道扬镳。可以说,这些内在因素又通过赫鲁晓夫在执行对华政策时的不谨慎和毛泽东对主权问题的高度敏感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8.
1956-1975年因中苏援越程度不同,中苏援越格局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据此可分三个阶段。中苏援越格局演变的因素诸多,中苏关系的发展、变化即是其中之一。中苏都把两国关系的演变、外交策略的变动作为本国制定、调整外交政策的基础,从而影响了两国援越的方针和格局。  相似文献   
109.
110.
孔寒冰(中国著名中东欧专家):在布加勒斯特会议后不久,1960年11月10日到12月1日,来自世界各地的81个共产党和工人党在莫斯科召开了会议。您参加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