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著名哲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成中英教授最近被欧洲国际诠释学研究院聘为荣誉教授.借此契机,本刊就成教授与该研究院的渊源、西方学者对中国哲学的理解、中国哲学的世界化、中国哲学的未来走向及世界哲学的愿景,以及其他学术热点问题等对成教授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82.
19世纪80年代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侵略者利用英属印度与中国西藏接壤的便利条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西藏,先后发动了两次震惊中外的侵藏战争。英国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国藏印条约》及其续约以及《中英续订藏印条约》等条款,把势力渗透到西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把清政府逼到了绝路。在两次重要的战后交涉中,清政府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由第一次的消极被动的接受转变为第二次积极主动的争取,并最终保全了西藏的行使主权归属中国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  相似文献   
83.
为研究中英化妆品广告语篇的人称指示语特点,随机选取20篇化妆品广告语篇进行分析,具体研究中英人称指示语分布和呈现情况.研究发现两种语言的人称指示语在化妆品广告语篇中的应用体现出基本相似的特点:三大人称系统中以品牌名或具体产品名(有时是二者兼具)为主体的第三人称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第二人称指示语,还有零人称指称的大量出现等等.这些特点表明人称指示语在化妆品广告语篇的实际使用中有规律可循,认识它们为读者更好地解读广告语篇及理解化妆品广告的商业目的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84.
对文化语境理解的程度深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目标语学习者要把所涉原文放在宏观的民族社会背景的大环境下来考虑,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社会文化差异,理解文化语境对于催生语言正迁移、促进跨文化交际之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讨论中西文化中不同的数字语境及其对语言迁移运用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称赞及其回应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言语行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语料,对中英女大学生在称赞语及其回应的使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英女大学生在称赞语的使用频率和称赞语回应策略上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从中英两国的社会和文化的角度等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86.
87.
作为大学形象建构的一种媒介,校徽以其独有的特点成为了多模态意义建构的典型载体。本文以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人际和语篇功能为理论基础,以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为指导,选取中英十大名校校徽作为语料,分别从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三方面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来探讨中英名校校徽生成意义的异同,试图解释视觉语法在分析校徽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8.
作为重要的法律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必然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本文将讨论该文本在翻译过程中,如何通过选词,保留其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89.
加达默尔和成中英均对本体论问题作了哲学探讨。加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由此在追问存在,在解释学经验的不断发展中彰显存在的本真含义,是海德格尔本体论的现象学方法与黑格尔辩证法方法的有机结合,体现出由诠释本体转向本体诠释的趋向。成中英的本体诠释学则兼采中西诠释传统之所长,而以中国哲学为本位,主张本体与方法的互动,力图形成一个一体多元的开放系统——本体诠释圆环。对二者的思考向度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展示中国哲学思维方式对于本体论问题独特的思考进路,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中国哲学现代重建的根据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90.
中英姓名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英姓名的起源、构成及其命名习惯等方面对中英文化在姓名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从新的角度探讨东西方的民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历史背景方面的差异,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促进东西文化的了解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