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2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41篇
管理学   421篇
劳动科学   14篇
民族学   153篇
人才学   17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914篇
理论方法论   317篇
综合类   3418篇
社会学   367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399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492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666篇
  2007年   475篇
  2006年   381篇
  2005年   359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现存多篇对于稗治文的研究中,多以其在华活动为线索推进。少数以人物本身为线索推进的研究中,如《美国来华传教士第一人》《稗治文:鸦片战争的舆论鼓噪者》等,均以单面身份认知稗治文。而历史中的稗治文是一个全能、多面式的人物,故本文将通过研究稗治文的多面身份,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稗治文。本文将通过中、美不同视角研究稗治文在来华前后不同时期、中国的不同地点、中美冲突时代背景下的多面身份。本文认为,稗治文是一个以西方价值体系为根本,兼受东方价值观念影响的复杂、矛盾、多面的时代人物。  相似文献   
92.
刑罚作为国家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有久远的历史。中国的刑罚制度自原始社会末期产生至今,历经4 000余年发展,拥有完整的发展轨迹和独特的发展道路。由中国刑罚制度的发展历程可见,刑罚的发展变化与特定社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中国刑罚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鲜明特色,这种独特性和特色体现了东方文化的深刻烙印。  相似文献   
93.
"汉化"是中国历史上存在过并至今仍存在着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但与古代"汉化"相比,当今人们所说的"汉化"在内涵上已有了很大不同。以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阐释了现代"汉化"的内涵,认为与古代"汉化"具有单一汉文化化的特征相比,现代"汉化"具有汉文化、西方文化、当代国家主流文化等多元文化化特征,是一个明显被泛化了的概念,建议慎用这一术语,以防对民族关系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4.
正最近几十年,中国人把《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并称为"四大名著"。中国古代小说能称得上名著的何止这四部?《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孽海花》……哪个不算?区别就在这  相似文献   
95.
陈桂湖 《公关世界》2016,(1):124-126
“守之世,谓之工”,匠人通过作品把“道”留在世界上,自利利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匠人的地位和作用。
  钱穆先生谈及中外文化,曾说:“中国人对文化二字的概念,常把一个‘道’字来表达”,又说:“西方人讲文明、文化,只讲的人生外相,中国人称此为‘象’,那是表现在外面,人所看得见的,所谓‘形而下’……中国文化看重在‘人’一边,西方文化则看重在‘物’一边。”在中国人的心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来都在于内心的沟通,而绝不会汲汲然于在外相上去研究和攫取。中国人讲究道法自然,讲究与人为善、人天合一,中国的艺术,是人文的艺术,是人心最内在的真诚与自然规律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6.
感谢玉米     
【正】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给欧洲的殖民者带来了黄金白银,以及大量有待开发的土地。欧洲人一下子阔了起来,整个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准备好了迎接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然而,哥伦布的发现似乎并没有在东方的中国引发激荡,中国甚至在很久之后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一块美洲大陆。美洲大陆的发现,不仅改变了欧洲,同样也给古代中国带来了深刻的...  相似文献   
97.
古代传记散文是我国散文百花园中的一丛奇葩,是当前我们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本溯源,它缘于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迁,他在《史记》中以纪传体的形式首开了古代人物传记的先河。后代的《汉书》、《后汉书》等等基本都是以《史记》的基本体例作为模板,稍作改动。  相似文献   
98.
自古以来,日本对中国汉字文化书籍的翻译数量在世界上是最多的,总体上看,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深受日本读者喜爱。对中国文学的学习和借鉴,丰富了日本文学的样式和风格。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翻译界大量翻译西方的政治学著作,这在明治维新中起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也为中国翻译家提供了许多可用日文转译的西方重要学术著作的日文译本。这在中日翻译文化交流史上可称为美谈。  相似文献   
99.
四百多年前的中国,徐光启是为数不多的洞悉世界局势大格局的士大夫之一,能够正确对待西方的文化,敢于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可以说徐光启是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徐光启身体力行,与利玛窦等欧洲学者如切如磋,融合会通,更确切地说,他是"中西文化会通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0.
上古时期中国南北城市文化的源流与精神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古时代不仅对中华文明有重要的奠基性意义,对中国的城市文化同样如此。夏商周三代,城市脱离乡村和城堡独立发展,城市形制开始形成,城市文化渐露雏形,城市的南北特征逐步显现。北方文化在生产条件被较早破坏后,已先于南方完成了向文明阶段的蜕变,因此在城市文化发展方面也更为迅速。长期以来,北方都城每一次大的变动,不仅形成了新的城市中心,还造成了原本孤立的城市变为城市群落的另一种后果。北方城市形成这种发展模式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地位多依赖于政治权力。上古时期,江南礼乐文化和中原多有交融。江南城市也渐渐形成稳定的特征,但尚未有独立的规划体制,基本上按照北方平原上的城市建设格局展开。对古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及文化土壤作深入的研究,可为今天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复杂文化现象的探索导夫先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