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219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385篇
社会学   4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本文从文献整理的视角出发,主要对《利玛窦中国札记》、《利玛窦书信集》等文献中有关利玛窦在南昌生活期间(1595—1598)与以章潢为首的白鹿洞书院师生交往的记载加以整理,兼而考察中外学者就此课题所开展的先期研究及其成果,在此基础上力求对课题研究的现状及有关问题作一初步的梳理,以期推动学界对明末清初中西文化教育交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72.
中西社会信任的制度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是社会信任的基础。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孕育了它们不同的制度类型,而由不同的制度类型塑造而成的中西社会信任在传统文化、基础与载体、模式与结构、程度与范围以及理性追求等方面呈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中西社会信任正是依凭这些不同的特点在各自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道德经济又是法制经济,需要基于道德和法制的社会信任作为内在支撑。以制度为基点对中西社会信任进行比较,不仅将进一步推进社会信任理论的研究,而且对于构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支撑的新型的社会信任也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3.
明清之际 ,以传教士为桥梁和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分三个时期 :从 15 82— 16 4 4年为初步发展阶段 ,16 4 4— 172 2年为发展和繁荣阶段 ,172 3— 1795年为日趋衰落阶段。此次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 ,不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而且也促进了欧洲人全面认识中国  相似文献   
74.
我国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在澳门的居留,给中西合璧、多姿多彩的澳门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作为一位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中国文人,汤显祖能接受反传统的左派王学,但对于天主教却始终没有接受.汤显祖居留澳门时留下的四首关于澳门的诗歌,不仅在澳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成为直接反映明万历年间澳门历史及社会生活的生动史料.汤氏名剧<牡丹亭>中的一出戏<谒遇>,以明代澳门之事为背景写成,戏中所反映的内容应有许多历史的真实,也为我们研究明代澳门史提供了不少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75.
文化冲突源于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导致文化冲突的内在依据。本文将中西方围绕餐桌产生的文化冲突作为切入点,浅析餐桌上文化冲突的背后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提出自己关于文化冲突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6.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精髓。从世界范围内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导致传统节日也存在差异。虽然中西文化有所差别,但是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更没有等级高低之分,理应受到合理的对待。  相似文献   
77.
明代嘉隆以后 ,儒释道三教会通成为明末文化领域中最为突出的特点。此时西方天主教文化传入中国 ,并参与了这场文化交流。由于相属异质的东西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使得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天学精神在会通中国文化时 ,必须对中国文化进行选择 ,儒学伦理因其在中国文化中固有的本位特征而成为天学精神会通的首选。但传教士们却把对儒学伦理肤浅的会通当作两种文化交流的基础 ,当明末反教儒士否定了这种肤浅会通后 ,这种潜在的不利因素也就迅速地变成了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个实在障碍。  相似文献   
78.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习语翻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英汉宗教文化差异,历史文化差异,生存环境及生存方式差异的比较与分析,对造成英汉习语表达差异的根源做了探讨,并就此提出了英汉习语跨文化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79.
20世纪前叶的上海已成为中国出版业的重镇,来自四方的文化人在这里经营打造、开拓发展,有的异军突起,有的一蹶不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汇中,形成了绚丽多彩的众生相。这里撮其三例,以展其姿。  相似文献   
80.
怎样正确认识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特别是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这对“马可·波罗学”来说已是当务之急了。目前学术界“肯定论者”所提出的“确凿证据”充其量只可作为一种间接材料。靠一二条间接材料加上逻辑上的“猜想”,在理论上是无法让人信服的 ,这也是中国学者疲于应付“怀疑论”者论战的根本原因 ;而“怀疑论”者对马可·波罗的某些苛求 ,在逻辑上讲确实是站不住脚的。解决马可·波罗问题的关键 ,是不能只躺在《马可·波罗游记》上去研究所谓的“马可·波罗学”。其实 ,“马可·波罗”这个名字不一定是指某个特定的人 ,而是指当时的一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开拓者。“马可·波罗”就是他们的代名词 ,《马可·波罗游记》就是他们当时历险经历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