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106篇 |
免费 | 526篇 |
国内免费 | 16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138篇 |
劳动科学 | 121篇 |
民族学 | 799篇 |
人才学 | 936篇 |
人口学 | 30篇 |
丛书文集 | 6802篇 |
教育普及 | 1篇 |
理论方法论 | 1515篇 |
综合类 | 18337篇 |
社会学 | 2897篇 |
统计学 | 2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3篇 |
2023年 | 362篇 |
2022年 | 360篇 |
2021年 | 544篇 |
2020年 | 504篇 |
2019年 | 500篇 |
2018年 | 206篇 |
2017年 | 444篇 |
2016年 | 555篇 |
2015年 | 1052篇 |
2014年 | 2091篇 |
2013年 | 1744篇 |
2012年 | 2249篇 |
2011年 | 2425篇 |
2010年 | 2350篇 |
2009年 | 2528篇 |
2008年 | 2973篇 |
2007年 | 2094篇 |
2006年 | 1744篇 |
2005年 | 1625篇 |
2004年 | 1437篇 |
2003年 | 1313篇 |
2002年 | 1283篇 |
2001年 | 1068篇 |
2000年 | 821篇 |
1999年 | 452篇 |
1998年 | 276篇 |
1997年 | 203篇 |
1996年 | 160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阿拉伯旅美诗人和作家中,纪伯伦受美国文学特别是惠特曼散文诗的影响较深。两人的文学创作在语言创新、韵律感、色彩运用、叛逆精神和神秘主义思考等方面极为相似,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共性,特别是近代以来东方文学对西方文学的接受。 相似文献
3.
周曦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Z2):141-142
<呼啸山庄>带有浓烈的自然色彩.本文试从小说的背景环境、人物语言和故事情节三方面来加以阐述,从而揭示这种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4.
张道勤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3):32-35
韩非是先秦诸子散文中四大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继荀子之后 ,发展完善了我国散文文体 ,并以犀利峻峭的文风把论辩类文章推向极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韩非在语言运用上有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和音乐性等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请”字用法汉英对比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劫丹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迁移是语际语用学和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要范畴。现回顾迁移的相关理论,并考察请字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用法及其异同点。并指出母语与知识对目的语表达的牵制作用、对母语句式或用法的泛化以及语言表达背后的社会价值观是造成语用负迁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2008年3月14日中国拉萨一小撮藏独分子发动打砸抢烧暴乱,到4月30日北京奥运圣火完成在境外传递回到中国境内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全世界的目光几乎都聚焦在中国.从受众来讲,他们从来没有这样清晰地目睹过中西新闻媒体对于同一事件报道的巨大反差,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地领略过新闻报道中事实的力量.尤其是在读西方的新闻报道中,人们都在问,究竟是传播事实,还是传播愿望?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通过分析经济的政治性质,开创了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经济政治学.它反映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描述和批判的统一,有效地沟通了马克思思想中的实然和应然的张力.因此,经济政治学既体现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实质,也显示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相对于西方规范性政治哲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邓晓芒 《社会观察(上海)》2004,(8):34-35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怀疑的时代,怀疑的精神遍地流行。现在的一些人特别是在知识分子当中,所谓丧失道德理想、渴望堕落,痞子精神等,在学理上的根据就是一种怀疑精神。我今天要讲的是中国和西方两种不同的怀疑论。中国的怀疑论我主要集中在比较典型的老庄的怀疑精神上。西方怀疑论,从历史上看主要有三种:古希腊罗马的怀疑论、中世纪基督教的怀疑论以及近代的怀疑论。中西怀疑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上。 相似文献
10.
穆颖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36(3):32-34
语言风格是相对于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而言的.不同的作家、不同题材的作品往往有不同的语言风格.有的文雅、有的通俗.同一作家、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也并不一定是同一语言风格,有时写的文雅.有时写的通俗.这些都是语言风格问题.但如果同一作家在同一作品中采用文雅和通俗两种互相对立的语言风格描写一种事物或情形,就不在再是单纯的语言风格问题,而是运用文雅和通俗两种互相对立的语言风格构成的一种修辞手法.并且这种修辞手法已经在文学作品中定型化和格式化了,通常被称之为"雅俗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