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10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09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597篇
社会学   151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从中间阶层的概念入手,分析和考察西方发达国家利益结构在战后的发展和变化特点以及其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可以得出结论中间阶层的充分发育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中间阶层发育不足、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今后的政策走向应该是以培育和造就中间阶层为主,同时限制两极分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2.
既判力的时间范围是指判决在什么时间点上所确定的诉讼标的对后诉产生拘束力的问题。由于民事诉讼多采用"证据适时提出主义",民事判决既判力于事实审口头辩论终结时点产生效果。行政诉讼是对被诉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基于"案卷外证据排除规则"的要求,行政主体提供的证据原则上只能是作出行政行为前形成的证据,因此,行政判决既判力的时间范围应当是行政行为生效时。  相似文献   
123.
1.中间阶层的概念分析 中间阶层,又称中产阶级,或中产阶层,是指依据人们的收入水平和财富拥有量,兼顾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及价值观等因素,从高底分层、分级的角度对社会群体进行的一种划分.具体来说,中间阶层就是指介于最富有阶层与贫困阶层之间,其生活水平、财产地位处于中等层次的社会群体.[1]  相似文献   
124.
中间阶层的成长动力与社会培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伟文  赵巍 《河北学刊》2003,23(5):69-73
中间阶层正处于由自发性演变到自觉性发展的过渡阶段 ,成长动力不足成为其进一步发展和实现其自身应有社会价值的障碍因素。改革初期形成的有利于中间阶层成长的动力 ,在新的条件下 ,已不能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成长需求。研究表明 ,中间阶层所需要的成长动力不能仅靠经济发展来自然提供 ,而需要在一定的发展理念和社会政策引导下的社会培育 ,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中对中间阶层的明确导向 ,显然为新动力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5.
迪尔凯姆的法律演化理论揭示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法律的社会整合作用使道德意识出现分化和弱化的现象,并提出通过职业群体的道德培育功能实现社会整合.其实,职业群体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它必须与家庭协作才能共同推进社会整合.对依法治国而言,这两种中间团体的道德培育功能对于法律创制和实施皆有积极作用.但在当下的中国,中间团体十分软化.因此,需要通过强化中间团体的力量推进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26.
一方面,抛开法解释论的框架,无论是从审查强度、审判范围还是保障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角度出发,对重作判决与撤销判决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都可以对重作判决的"附属"地位提出有力的质疑;另一方面,其又与变更判决、履行判决的功能重叠、分野不清,重作判决的"独立"地位岌岌可危。重作判决的性质归属难题辅之以实践中其被不同程度解构的事实,导致其必要性进一步弱化。而站在优化行政诉讼判决结构的高度,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完善重作判决乃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7.
既判力的客观范围是指法院确定判决中的哪些事项产生既判力的问题。一般认为,既判力的客观范围限于判决主文中对于诉讼标的的判断。由于诉讼标的不同,行政判决与民事判决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存在差异。判决理由是否具有既判力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对当事人的程序保障达到很高的程度时,应当赋予民事判决的判决理由以一定的拘束力,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行政判决的判决理由都不能产生既判力或者拘束力。民事判决既判力客观范围的作用领域只能是在以后的民事诉讼程序之中,而行政判决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则不仅及于以后的行政诉讼程序,而且原则上也及于以后的行政程序之中。  相似文献   
128.
天津市语言学会因为反对学术不端行为而被剽窃者沈履伟告上法庭,并且竟然败诉,被法庭判处公开向剽窃者道歉、为剽窃者恢复名誉、赔偿名誉损失。这一事件和判决在天津市乃至全国的学术界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其恶劣之处就在于:第一,在全国的教育界、学术界响应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号召及维护学术规范、加强学术批评、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潮流中,掀起了一股逆流。剽窃者趾高气扬、有恃无恐,打假者遭受失败、蒙受耻辱。是非颠倒,公理受到践踏。第二,作为一个学术团体,天津市语言学会跟剽窃者沈履伟之间毫无历史恩怨,…  相似文献   
129.
禁令可以分为诉前禁令、中间禁令、终局禁令三种。在知识产权诉讼中 ,禁令制度有助于制止“即发侵权”,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确保司法公正。我国应当加强禁令制度建设 ,参照《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在禁令的申请、担保、审查、执行等方面完善立法。同时 ,要加强执法 ,重视禁令在知识产权诉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0.
中间阶层是处于社会高层和社会低层之间的缓冲层,他们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力量;中间阶层是引导社会消费的最主要群体,其消费观念保证了社会庞大稳定的消费市场;中间阶层还是推动我国文化进步,支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特定的经济结构、职业结构和教育结构是中间阶层赖以形成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