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08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4篇 |
劳动科学 | 6篇 |
民族学 | 58篇 |
人才学 | 51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070篇 |
理论方法论 | 160篇 |
综合类 | 1987篇 |
社会学 | 162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79篇 |
2021年 | 98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97篇 |
2014年 | 181篇 |
2013年 | 173篇 |
2012年 | 201篇 |
2011年 | 222篇 |
2010年 | 245篇 |
2009年 | 278篇 |
2008年 | 276篇 |
2007年 | 234篇 |
2006年 | 223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66篇 |
2003年 | 140篇 |
2002年 | 120篇 |
2001年 | 106篇 |
2000年 | 77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王丽君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89-190
庐隐的小说《丽石的日记》以丽石与沅青的姐妹情谊书写,在现代文学史上首创同性恋文学写作,为我们呈现了知识女性的角色焦虑。作家以小说的形式,探讨两性关系、婚姻模式,表达了建构自我的性爱模式和理念的企图。小说强调女性之间纯粹的姐妹情谊,所以,庐隐笔下的同性恋书写,呈现出模糊和暧昧的状态,这种情感模式类似于女性联盟,是对男权中心社会的反叛,同时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2.
陈启庆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3)
自从孟子提出"以意逆志"说以来,后代学者或把它视为阐释学的理论命题,或把它当作修辞学的理论观点,然而均因脱离了社会历史语境和言语情境,结果都是对孟子原意的错会.通过转换视角,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言语实际情境,认为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其原意应是对当时"言意之辩"的理论拓展,更是一条以划分语义层次为前提,以确立受话者主体地位为依归,以探求会话含义为目的的语用学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33.
陈玉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10-12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技术理性异化而导致的人的主体性的贬抑或丧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主体客体化,主体原子化,主体活动的合理可计算性,官僚制的形成,大众文化批判,学术研究片面化等。卢卡奇认为可以通过纯粹的、自在的自然采恢复人们丧失了的总体性,从而使技术理性异化得以克服、扬弃。其实这仅是人类美好的一相情愿而已,因为异化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类的历史也就是一部异化史。 相似文献
134.
师传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21世纪的发展 ,需要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素质教育。本文就 2 1世纪人才标准呼唤素质教育 ,实现素质教育要突破传统教学思想束缚 ,发挥学生主体性等问题 ,从心理学学科特点及教材结构特点 ,运用实例分析教学 ;采用有效组织课堂讨论 ;进行集体性学习 ;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锻炼等教学方法入手 ,谈了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5.
理解与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从4个维度进行探讨,即全球化、主体性、动力源与问题域,这四重维度分别对应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导视角、本真意义、发展路径和实践平台,它们各具蕴意、相互独立,却又共同存在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产生与发展之中。因此,在新的历史境遇下,坚持从多维角度探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成果,依旧可以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提供宝贵的发展机遇和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136.
杨志强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6):103-109
历史上的“古苗疆走廊”,不仅是连接西南边陲云南与内地之间一条交通大动脉,并且也是由国家权力强力主导开辟的一条“国家走廊”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空间,对曾系“苗疆腹地”的贵州省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历史上“古苗疆走廊”的形成过程的回顾.探讨了其“国家化”特征、汉族“移民文化”与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间的“整体性”与“多样性”之关系;并对贵州文化的“主体性”缺失和建构、文化的“族界化”现象、文化的“地域整体性”等问题也进行了若干反思,并就今后展开“古苗疆走廊”研究提出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7.
赵涛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6):85-91
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先生晚年所阐扬的新"天人合一"、"万有相通"的哲学体系,绝不能被视为是对原始的"前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的简单重复,而毋宁是一种辩证的更高层次的回归.在深入钻研的基础上,张先生对主体性哲学既有热情的肯定与吸收,又有独创的超越与发挥,他所提倡的是一种既有"万物一体"的高远精神境界,又强调发挥人的主体性、奋发有为的积极进取之学.这一致思取向继承了"五四"以来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诸家建构现代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在充分体认中西文明的基础上,回归文化元典,会通中西理论,融合以期创新,实现了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完美统一.张先生以"归途"二字来概括其哲学生涯,既是个人回归自我精神家园的真实写照,对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也不无借鉴与启示之意义."归途"既是中国哲学的归乡之旅,也是民族思想原创的超越之途. 相似文献
138.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9)
徐复观著作中蕴含丰富的可以理论化、系统化的诠释学思想,活跃着生命的立体化的具有实践性、真实内容和工夫实体的诠释学体系。从作为诠释学实践活动本身的活动机制及其逻辑起点即起心动念处入手,并把其诠释学实践能力分解为虚静之心与互为主体性两部分,则这一诠释学体系可以表述为:诠释学实践活动即是诠释主体以虚静之心的力量透入于诠释对象的真实内容、工夫实体,并以主客合一的精神状态,在互为主体性的诠释学实践能力的作用下,使诠释对象的真实内容、工夫实体以其主体性的本来面目如实地透出于诠释主体,即透过诠释主体的分解性的、概念性的知识活动而显现出新形式、新体征,以实现哲学思想结构的转换。从诠释活动本身的主体性来说,诠释对象的主宰性远大于诠释主体,诠释主体仅充当诠释对象得以显现的工具、手段等配角角色,诠释对象才是主角。 相似文献
139.
李昌珂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2):99-108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联邦德国文坛出现的“新主体性”文学,是一个有其历史特殊性的文学现象。它强调作家的自我、主观、经验、亲历、亲身或参与性,是对60年代文学“政治化”潮流的一定层面反拨,是理想失落后对关注、反映、表现、寻求自我的“饥渴”的弥补,但也并非自动就是一个根本性的思想放弃,而是带有新的信息、内涵与特征。反思或认同,人生或历史,体验或追求,感知或希冀,“新主体性”文学的边界是模糊和流动的。所撷取的代表性作品表明,个人与社会,文学与政治,自我语言与公共语言,知识分子精神困惑与知识分子精神守望,牵牵连连,难分难解。 相似文献
140.
学生作为教育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次林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51-53
在“教育主体”的问题上之所以会形成林林总总的不同意见 ,主要是没有区分好“教育主体”与“教育中的主体”以及“师生的主体性”这三个概念。本文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辨析 ,认为学生是教育主体 ;通过将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分成三个层次、不同维度 ,从逻辑上指出了当前几种典型观点的错误之处 相似文献